当前位置:

以体验式活动作为切入点,播撒传统文化的火种

来源:红网 作者:樊钰慧 编辑:朱婷劼 2025-08-26 12:57:23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暑期,资兴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在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东江移民博物馆举办了传统陶艺制作、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文博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借助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再仅停留在书本文字层面,而是转化为手中塑造的泥土、口中讲述的故事以及内心生发的感悟。在潜移默化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亦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依据该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并进一步强调了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地位。青少年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群体。强化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引领他们坚定不移地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还能在他们心中筑起民族复兴的坚固信念,为全面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步伐提供不竭动力。

资兴于东汉永和元年(公元136 年)设县,至今已历经一千八百余年。这片沃土孕育了曾中生、曾希圣、曹里怀、程子楷、袁亚湘、白薇、谭政文等众多杰出人物。资兴境内现存大岸盈古民居建筑群、彭公庙联席会议旧址、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曾中生与曾希圣故居、湘南特委旧址杨家坪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资兴市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兴这座新兴城市逐步构建起长寿文化、红色文化、瑶族文化、山水文化、矿工文化、移民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

多元文化的交融传承,为资兴发展注入了独特人文魅力。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资兴市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联动学校与社会实践,精心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文化场景,以新颖活泼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热情参与,广泛传播。资兴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管理的东江移民博物馆系湖南省党史教育基地(第六批)、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资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则为郴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据馆藏资源和教育实践,两大博物馆在传承地域文化、弘扬历史记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托丰厚的历史资源和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东江移民博物馆平台,资兴市大力开展文博课堂、博物馆里过大年、经典诵读、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非遗技艺体验、传统文化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汲取文化精髓的沃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与活力。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激发青少年主动了解历史、热爱文化,引导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在体验中感知,于实践中传承。顺利完成红领巾志愿服务活动所有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均被活动主办方聘为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和东江移民博物馆的“红领巾讲解员”,将分批次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通过亲身参与非遗技艺、聆听红色故事、投入经典诵读、讲解农耕文化,资兴市以这种创新方式推动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青少年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悄然涵养了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与历史责任感,逐步从文化传承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热情的传播者。这种以文化浸润心灵的方式,有效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心系祖国的深厚情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蓬勃生机。

在推动青少年文化传承的同时,资兴市还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文物和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今年,资兴市对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进行了全面升级,增设了互动观影屏幕,并匠心打造了《水稻的一生》多媒体科普视频。借助多媒体影音技术,生动呈现馆藏文物与农耕文化魅力,显著提升场馆声像互动效果,优化游客参观体验,助力观众系统掌握科普知识,深入了解五岭地区农业发展历程。同步开设《水稻的一生》等文博课堂,以创新表达推动传统文化焕发现代生机,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农耕文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模式,不仅增强了文化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也为青少年打开了探索历史文化的新视角,进一步激发他们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此外,资兴市还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重走长征路”青少年实践教育项目,借助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巧妙融合农耕文明精髓、红色历史记忆与科技创新元素,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锤炼意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结合农耕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双重教育主题,促使青少年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与价值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夯实思想根基。

(作者系资兴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 樊钰慧)

来源:红网

作者:樊钰慧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646942/60/152280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