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掷地有声,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为我们洞察当今世界局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载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抗战初期,中日两国在“力”的对比上极为悬殊,日本工业实力雄厚,军事装备先进,而中国积贫积弱,看似难以与之抗衡。然而,中国人民却最终赢得了胜利,这正是“理”的力量在起作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正则力不可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之战,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英勇抗争之战。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正义、光明、进步的力量终究战胜了邪恶、黑暗、反动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理”之所在,民心所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力证明。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力”与“理”的较量依然在全球舞台上不断上演。
一方面,国际格局复杂多变,“力”的霸凌并未消散。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依然不时显现,个别国家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试图以蛮力行霸凌之事,搅动国际局势,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理”的力量不断汇聚。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热点问题斡旋,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始终坚信和平发展是人间正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之道。
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不搞‘双标’,不将少数国家的‘家规’强加于人”“加强团结协作,反对单边主义”等,这些倡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无不围绕一个“理”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受阅部队。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力”是维护和平正义的必要保障,“理”则是引领世界发展的根本遵循。
缺乏实力的正义不堪一击,缺乏实力的真理无人倾听。所以,中国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固根基、强国防,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
九三阅兵现场,一件件先进装备整齐列阵,一声声铿锵步伐震撼人心。从99B坦克、100坦克等地面突击方队的铁甲冲锋,到歼-20S、歼-35、空警-600等空中梯队的鹰击长空;从“LY-1”等导弹和舰载激光武器组成坚不可摧的舰载防空系统,到“东风-5C”“东风-61”等洲际导弹以雷霆之势成为震慑强敌的护国重器。铁甲壮国威,利器护山河,令人振奋不已、满怀荣光。
硬核实力彰显了守护和平、捍卫正义的坚定决心,也以更为直观而震撼的方式宣告世界: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守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居安思危,胸怀天下。发展国防力量,并非为了称霸,而是为了以拒敌于千里之外的震慑力,改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强的确定性,以“力”护“理”。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在历史纵深中回望,中国的选择始终清晰。从抗战胜利到民族复兴,从捍卫世界和平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
在时代坐标里眺望,中国的方向始终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深刻锚定时代航向,为动荡世界注入强大信心。
力鉴一时,理定千秋。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时代的宣言,更是人类共同的光明未来。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米
编辑:黄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