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约谈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通报了被约谈市州、县市区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约谈了4个市州和7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这一罕见举措,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压实责任的决心,向全社会传递了湖南“刮骨疗毒”治污染的强烈信号。
“关键少数”,成为破题关键
近年来,湖南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和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两大难题”矛盾突出,必须加快推进解决。
今年1—7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下降2.6个百分点,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0%。
当下,湖南即将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大气特护期和枯水期。多重压力叠加,环境容量极为有限。
此时采取超常规约谈,无异于一场“战前动员”,旨在抢抓时间窗口,提前预警、压实责任,避免因季节性污染问题影响全年大局。
岳阳君山区稔丰秸秆综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秸秆收储运网点。
省委书记亲自督办,将环保责任从“分管领导”直接提升至“党政主官”,现场交办问题、督促整改,这一动作背后,是湖南面对多重考量的战略抉择,更是对发展方式、治理能力和为民初心的深刻反思。
而约谈指向的必然是“沉疴痼疾”,说明问题紧迫性已不容回避,必须用最高规格的问责机制倒逼整改。省委书记直接通报问题,避免了问题在层级传递中被淡化,让地方“一把手”现场表态,压实主体责任。
约谈内容通过媒体报道公开,既是对被约谈者的监督,也是对全省其他地区的警示,推动“解决一点、警示一片”。
约谈的“非常见性”,折射治理决心
在传统环保治理模式中,由省委书记直接约谈地方“一把手”的形式实属罕见。这种“超常规”动作的背后,传递了三重信息:
这是落实“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的必然要求。“守护好一江碧水”是重要指示,更是湖南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抓,释放出“政治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强烈信号。
这是回应民生关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务实之举。环境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民生痛点。省委书记直击问题、约谈地方“一把手”,正是对民众关切的直接回应。这种不回避的态度,本身就是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凝聚生态共建的共识。
这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污染问题久拖不决,不仅损害百姓福祉,更会劝退潜在投资者和人才。此次约谈,表面是治污,更深层次是对外传递“湖南要绿色GDP”的明确信号:擦亮生态底色,吸引更多人来到湖南、留在湖南、建设湖南。
2025年8月19日,在湖南省常宁市洋泉水库,绿水青山、蜿蜒公路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生态画卷。(无人机照片)CICPHOTO/刘东华 摄
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也要有“久久为功”的智慧。从近期书记省长的系列调研,我们也能看出湖南“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恒心。
5月6日,省委书记、省总河长沈晓明主持召开2025年省总河长会议。7日,在常德调研时,专程赴武陵区芦荻山乡金狮堤社区督导群众安全用水问题。7月29日,再赴常德,在柳叶湖管理区白鹤镇猴子巷村污水处理站调研。
5月23日,省长毛伟明部署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这是我省连续9年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
6月3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涟水娄底段巡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9日,赴张家界市慈利县督导天坑溶洞污染整治工作。
此外,5月1日湖南正式施行《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8月,湖南通过《关于加强重点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若干措施》,在8个重点城市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向区域性大气污染“亮剑”。
约谈是手段,而非终点
这场约谈会的结束,并非整改的完成,而是真正艰巨工作的开始。
仗要怎么打?会议提出“六要”:
要深挖问题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动真碰硬、科学务实抓整治,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效。
要坚持求真务实、精细精准,遵循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规律,紧密结合地形地貌、产业结构等实际,把准关键重点,聚力攻坚克难。
要坚持举一反三、系统治理,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起底,健全清单管理、整改销号、督查检查等闭环管理机制并及时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要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滚动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
要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碳排放权交易等务实管用的体制机制。
要压紧压实责任,严格监管执法,严明纪律作风,凝聚污染防治攻坚的强大合力。
每一个环境顽疾背后,往往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治理能力等深层次矛盾的叠加。整改,不能只是简单关停、临时洒水,而需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痛点,从而实现“精准拆弹”。
湖南省将湘江保护和治理作为“一号重点工程”,连续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推动全流域水质稳步提升,让碧水清波成为三湘大地的鲜明底色。新华社发
全省上下,尤其是被约谈地区,必须将“表态”转化为“状态”,做好约谈之后的“后半篇文章”。
唯有以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将整改措施钉实钉牢,用肉眼可见的环境改善成效兑现承诺,才能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才能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绿色答卷。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章佳树
编辑:黄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