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和享受中央苏区政策县。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优势,以金融扶贫为抓手,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机制,从“精准”上下工夫,于“造血”上谋长远,开辟了一条在新常态下金融扶贫的新路子。2014年,全县各项存款96.22亿元,比年初增加14.40亿元,增长17.6%;各项贷款48.1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7亿元,增长36.47%,存贷款增长速度均位居全市第一;存贷比50.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1个百分点,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了可持续的脱贫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突出一个“活”字,灵活运用货币政策等工具,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一是高效完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制工作。采取政府牵头清欠、打包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等一系列措施,成功组建了湖南汝城农商银行,从筹备到挂牌在全省用时最短。二是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步伐,并迅速做强做大。2013年引进的华融湘江银行汝城支行,在市场竞争中迅速站稳脚根,形成了县域金融市场的一支生力军,促进了金融领域的良性竞争。现在,长沙银行、村镇银行都在加快进驻步伐。三是积极落实了《金融扶贫框架协议》。2014年,县政府与人民银行郴州中心支行签订了《金融扶贫框架协议》,人民银行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在支农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合意贷款等方面给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政策倾斜。汝城农商行发放支农再贷款1.9亿元,支农再贷款利率再降1个百分点,由3.05%降至2.05%,低于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信贷规模增加至4.5亿元。金融机构不但没有受扶贫之累,反而实现了与扶贫工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突出一个“准”字,实行精准扶贫,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积极实施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要求辖区内每个涉农金融机构,至少完成新增两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任务,共为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一对一”跟踪服务,满足了产业融资需求。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支持力度。推动实施“4321工程”,即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000万元,培育扶持300个信用户,20个特色农业家庭农庄、农业合作社,1个信用乡(镇),助推“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发放贷款1.2亿元,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金丰禽业获得汝城农商行600万元贷款支持,扩大再生产,饲养蛋鸡40万羽,实现年产鸡蛋550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粤旺蔬菜公司投入7000万元建设集养生、休闲、观光、旅游、科研为一体的粤旺养生谷,带动周边1000户农户发展休闲农业、农家乐等,解决3000人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2500元,力争打造全国生态庄园经济示范点。此外,获得信贷支持的大坪板鸭、文明小水果、盈洞金银花、延寿小米椒、松溪茶叶等品牌也越做越强,走俏市场。
突出一个“快”字,加快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便捷惠农“绿色通道”。一是推进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建设。全县19个乡镇、225个行政村,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网点全覆盖,开展了“刷卡无障碍一条街”和“刷卡无障碍乡镇”创建,共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网点408个,投入助农取款终端机具设备926台,ATM机60部。二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评定土桥镇黄家村为信用村,对全村146户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总授信额度590万元,评定一级信用户100户,二级信用户42户,三级信用户4户,共向59户农户发放信用贷款450万元。对达到信用级别的农户实现贷款额度增加、期限延长、利率降低的优惠政策。三是推进支付结算系统升级。随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上线成功,构建了我县农村支农补贴资金、小额取现、转账、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服务为主的惠农便民“绿色通道”。
突出一个“实”字,夯实政银企交流平台,推动政银企对接和项目落地。一是积极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2014年1月15日,举办了市级银行“行长汝城行”暨政银企座谈会;5月15日,又举行了“郴州市罗霄山片区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签约22个项目,签约资金18.17亿元。建立了银企签约项目到位资金通报制度,人民银行要求签约行按季度通报签约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共督促签约项目18个,资金到位6.34亿元。二是加强项目服务。组织全县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银企沟通——信贷申办知识培训”活动,就银行信贷管理办法、贷款具体申办手续、贷款资料准备和项目包装等内容进行培训,成效明显。国家开发银行和浦发、光大、长沙等商业银行对我县棚户区改造、市政工程建设等项目给予大额贷款支持。三是制定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设立奖励基金,对金融机构进行考核,按支持扶贫工作力度的大小给予相应奖励,充分地调动了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汝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陈向华)
来源:红网
作者:陈向华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