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抓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农村节能减排、改善农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专门批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可考虑把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作为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抓实抓好。”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0%以上,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50%以上。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湖南农村沼气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沼气可成为湖南农村重要清洁能源
湖南多年的实践表明:沼气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还是缓解能源危机、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湖南近10年来兴建户用沼气120多万户,大型沼气工程267处,中型沼气工程693处,小型沼气工程18170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2040处。全省沼气用户累计达到了250多万户。沼气建设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综合效益。全省年产沼气9.2亿立方米,节约标准煤近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00万吨,节约薪柴330多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800多万亩。养殖业粪便通过沼化处理后,变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普遍用于果园、菜地、农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如湘潭县古云村,从2004年开始推广清洁能源,现全村近500户有460口沼气池,不仅节省了燃料费,还通过发展猪—沼—稻(菜、鱼、香菇)等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增收节支。
湖南在实施沼气工程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作为全国第二大生猪养殖大省,全省年出栏牲猪8000多万头,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8.3%,年产畜禽粪尿3000多万吨;种植业年产农作物秸秆总量约为4420万吨,其中水稻、油料、棉花和玉米秸秆四类是秸秆资源的主体,占全部秸秆量的93.1%。畜禽粪尿和农作物秸秆合计折标准煤近3000万吨,但目前实行能源化开发利用的不足20%。如果将养殖业、种植业废弃物全部进行能源化利用,每年生产的能源量相当于湖南煤炭增产50%。沼气完全可以成为农村重要清洁能源,极大缓解能源危机。
当前问题及其对策
沼气开发利用具有多重效益,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使用效益发挥不充分、技术员队伍难以稳定、后续服务跟进难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推进沼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要将其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实现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与实现清洁生产、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清洁生活、改善农村民生结合起来。还要准确把握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公益性、基础性特征,加大投入、开发力度,同时科学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跳出单纯依靠政府支持引导的老路。要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农村清洁能源事业成为可通过市场运作不断发展壮大的朝阳产业。
一是加强农村能源改革创新。当前,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级主管部门要按要求抓好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生产安全。
二是完善后续服务体系。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将农村可再生能源有关技术知识纳入村、组干部和农民集中培训内容,普及使用和维护技术。大力探索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三联两解一提升”服务网点新模式:以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为纽带,将沼气日常维护与供料、供肥紧密结合,使“养殖大户大场——沼气用户——大型产业园”三者有效结合,破解“粪便过剩和原料不足”两大难题,实现沼气用户、粪污治理、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多赢格局。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通过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合作,加大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创新研究,努力提高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秸秆生物质气化、生物固化等技术的攻关力度。对已经成型的成熟技术,积极鼓励、支持技术试点和示范,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与普及。
四是发展农村“管道沼气”。大力发展管道沼气,探索、推进村级集中供气站建设,争取新建大型沼气工程都实现向周边农户集中供气,既能解决农户的生活用能,缓解养殖场的集中污染,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者系省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尹邦友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