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梅: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发展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杨梅 编辑:黄瑞婷 2025-04-07 17:33:41
时刻新闻
—分享—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价值引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精神力量,道德教育承载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路人,要将“立德树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根本遵循,大力构建价值引领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一是增强具身化感知,通过劳动实践、社区服务等实景体验,使抽象价值观具象可感。二是强化情境化共鸣,运用抗疫事迹、航天精神等现实素材,激发情感认同与价值内化。三是坚持问题化引导,创设校园欺凌、网络伦理等真实情境,培养道德判断与行动能力。同时要构建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协同育人机制。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研制《学科德育实施指南》,建立“一科一策”德育渗透标准。其次要搞好资源建设,开发“敦煌数学”“红色地理”等特色课程,创建各学段课程思政资源平台。最后要落实教学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伦理,在艺术教育中涵养审美情操等,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专业性的核心标识,要求教师通过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的范式转型。为此,教师必须坚持“基础-前沿-转化”三维知识发展体系的立体化建构。在根基培育上,要建立个人教学知识库,经常开展教育经典深度研读,以夯实知识的“厚”度。在前沿追踪上,要积极参与学术共同体活动,多关注脑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突破,以维持知识的“新”度。在转化创新上,要积极开发“概念可视化工具包”,提升知识转化效能,以落实知识传播的具象化。同时要积极构建智能教育生态闭环。学情诊断方面,要善于运用学习分析技术预判认知障碍,动态优化教学路径。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要主动实施OMO混合教学,构建“虚拟仿真-现实探究-云端拓展”学习链。反思迭代方面,要学会借助AI教研助手生成教学行为分析报告,形成“设计-实践-改进”螺旋上升机制。

坚持甘于奉献促进精神超越。教师职业价值的本质回归要求突破工具理性桎梏,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因此,要通过构建“价值认同-行为激励-制度保障”三维支持体系,实现职业使命的制度化唤醒。一方面要常态化地开展价值塑造活动,如开展“重走西南联大路”等沉浸式师德研修,强化“教育报国”使命认同。另一方面要进行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师德档案-教学创新-社会服务”三维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要开展权益保障改革,完善教师荣誉制度与心理支持系统,以破解教师“道德激情消解”困境。同时要拓展教师的社会服务维度,实现教师社会责任的实践性担当。因此,不仅要承担文化传承任务,如开发“非遗数学”“方言文学”等校本课程,激活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而且要提供知识服务,参与“双减”政策评估、乡村振兴规划等政府决策咨询等,更要积极参与公共治理,如参与社区教育治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等,以社会活动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邵阳学院基地)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杨梅

编辑:黄瑞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