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索溪峪大力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邓德华 编辑:闵美颖 2012-12-05 14:32:16
时刻新闻
—分享—
  索溪峪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是湖南镇第一家旅游建制镇,也是武陵源最重要的游客集散地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黄龙洞、观音洞、一线天、白虎堂等国内外知名景点,且交通网络密布,基础配套设施完善。近年来,该镇围绕旅游做文章,大力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建设进程,效果十分明显,并荣获了“全市魅力乡镇”、“全镇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称号。
  
  依托旅游市场,打造示范工程。索溪峪镇因旅游建镇,以旅游兴镇。随着武陵源旅游形势日益攀升,该镇借力新农村建设之东风,以黄龙洞景区为中心,着力打造示范工程,建设外围人文特色景观。近年来,该镇将扶贫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筹措,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双峰村建成了具有寨楼区、名木区、竹林区、苗木区、鱼塘区、耕作区、石林区、蔬菜区、水果采摘区、高台休憩区10个功能区的生态观光园和24栋具有土家建筑风格的民居,对北寨民房统一进行了“穿衣戴帽”,形成了一个生态良好、环境宜人、风格独特、功能配套的观光园区。2010年,双峰村成为“中华生态文明示范村”和“湖南镇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初步统计,开园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考察团及游客215批12500人,为当地农民创收550余万元。创办了以张家界地貌为主题的双峰砂彩画村,将一个浓缩的张家界展示给中外游客,该画村在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此外,该镇建立了常源生猪生态养殖基地、田富水果采摘基地、罗公坪灵芝生产科研观光基地及岩门、金杜、文庄等蔬菜基地多个农业示范点。同时,该镇还精心包装了双星村4.2公里的“党员示范路”,建成了白虎堂景区马队,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示范点+自然风景+乡村风情”的旅游布局模式。
  
  彰显个性特色,建设风情小镇。几年来,该镇按照“本土化、生态化、精品化”的原则和“小青瓦、大翘檐、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的建筑风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旅游,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索溪中心学校(全国最美的乡村小学)、黄龙洞生态广场、“一场两馆”、敬老福利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一批土家风格建筑工程。修建了杨家坪、犀牛寨、岩门、文丰4个具有民族特色风情的安置小区,既彰显了旅游小城镇特有风格,同时又能作为“家庭旅馆”成为旅游高峰期游客休闲观光的有效补充;建成了阳龙路、张清路沿线6.5公里的绿化长廊,并对该“两线”150多家农户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构筑了武陵源东大门最靓丽的风景线。目前,武陵大道东延改扩程即将开工建设,索溪河流域治理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的完成,将为该镇打造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添加一道景观路、一条生态河。
  
  整合生态资源,塑造美丽乡村。2008年以来,该镇先后开展了生态村镇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总投入5000多万元,硬化或整修村组道路35公里,新建饮水工程37个,整修山塘、水渠、河堤等12处,全面完成了各村的广播、电视、通讯等“村村通”工程;购买垃圾收集车辆11台,共改水2792户、改厨2635户、改能2731户、改厕2623户,修建了垃圾池176口、农户污水处理系统935套、污水处理站2个,新建了吴家台、白杨湾、黄花地3个生态移民安居工程,发放户用垃圾桶2800套、组用垃圾箱30个,绿化住户庭院2000个。目前,该镇双峰、双星、文庄、金杜、铁厂、岩门、田富、文丰、河口9个村创建国家生态示范村通过检查验收。近年来,该镇对城乡垃圾实行了“户分类—组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开创了“户户放垃圾桶、组组设垃圾箱(池)、村村有垃圾车(保洁员)”的良好局面,乡村卫生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观,达到了“村村有亮点”、“户户有特色”的工作目标,成为国内考察团和自驾游团队来武陵源参观学习、体验生态游的首选。
  
  挖掘本土文化,展现民族风采。该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土家族占全镇人口的91.7%,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间经常开展摆手舞、围鼓、九字鞭、舞龙狮、花灯等活动。武陵源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以来,该镇不断挖掘本民族文化潜力,进一步整合资源,先后组建了12支社区文艺队、2支山村文艺队,团队总人数超过600人,每逢传统节日、重大活动、赶集日,他们自编自导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集镇、农村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城乡共建、政策法规、文明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活动,为村(居)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开辟了喻家嘴、黄龙洞、文丰、岩门、双峰、双星6个群众文化广场,尤其是黄龙洞、喻家嘴2个文化广场,每天有上千的居民与游客参与活动,为旅游市场增添了不少的民族文化符号,让广大游客在武陵源观赏到奇特自然风光的同时,又亲身体验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邓德华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12/12/05/45574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