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干部保持良好心态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来源:红网 作者:袁景甫 编辑:闵美颖 2012-10-16 15:58:02
时刻新闻
—分享—
  从今年3月份开始,湖南邵阳市开展的“知足感恩、爱岗敬业”心态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确保今年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风清气正、圆满成功的重要举措。立足岗位,对照活动要求,笔者认为要保持良好心态、创造一流业绩,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1、正确处理做人与为官的关系,把爱岗敬业作为人品修养的方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做人一世,做官一时。加强人品修养最主要的一条是要淡化“做官”心理,强化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一要关心人爱护人。领导者的高尚品行,不是脱离群众的清高,不是不关心群众疾苦的轻浮。只有心系群众,情注人民,始终与广大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人为官才不会离“谱”出“格”。二要公道正派,就是要坚持原则、坚持程序。有独立思考的品格,敢冒风险的风范,大刀阔斧的气魄,力排众议的胆量,自觉培育无私无畏的作风,一切按政策行、按规定办、按要求做,始终做到在是非面前不偏向,在压力面前不低头,在丑恶面前不姑息。三要真诚待人,善于团结。理解、包容不但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份。大家既然走到一起,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就一定要维护这个团队的整体形象,一定要发扬团队的精神,形成合力。四要爱岗敬业,作勤政为民的表率。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业与否,首看精神。要想在事业上不断进步,就必须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正确处理品德与才能的关系,把品格高尚作为人品修养的核心。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才兼备,是我们党用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要始终以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党性修养永远不能放松。其次要勤奋学习。要努力锻造过硬本领,把优化知识结构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基础,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在加强理论武装的同时,注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功底坚实、科学文化知识扎实、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素质的优秀人才。再次要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3、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把清正廉洁作为人品修养的重点。社会普遍错误的认为当领导就是拥有权力、就是安乐享受,但事实上当上领导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是要着力解决好责与权的关系。从一位普通公民到党的领导干部,不只是身份职务的变化,更是责任的加重。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地位越重要责任也就越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作为党的领导与服务的职责,作为人民公仆的奉献职责。领导干部的基本责任,可以概括为全面把握上级精神、驾驭单位运筹谋划的指导之责;关心群众疾苦、帮助基层排忧解难的服务之责;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的落实之责;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协调之责。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同时应看到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权力是责任的象征,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是我们每位领导干部时刻不能忘记的。二是要正确对待和动用手中的权力。要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掌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任何搞特殊的权力。坚持“权力不忘责任重,位卑不移公仆心”,处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攀不比,甘于清贫,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三要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只有做到了清正廉洁,才能慎言慎行,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正确处理自律与监督的关系,把理性平和作为人品修养的境界。加强人品修养固然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方方面面的监督,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觉,这就需要严格自律,需要理性平和的心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理性平和。我认为第一是要保持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态,是领导干部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也是党性观念、觉悟程度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第二要正确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正确对待自身不足,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个人能力再强,如果离开了组织、离开了社会,都一事无成,所以要珍惜组织给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了这个舞台,自己才能有所作为。第三要选择正确的参照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知足与否,确立参照系非常重要。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待遇上、实惠上,就会越比心里越不平衡;有的人比地位、比待遇,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消极怠工;有的人比物质享受,有的人比奢侈气派,比吃喝玩乐,一旦己不如人,就心生邪念,步入歧途;有的人只看别人得到的,不看别人付出的,越比越觉得吃亏。这就是选错了参照系。如果把参照系放在奉献、创造上,就会越比越有积极性。
  
  5、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为民服务的关系,把奋发进取作为人品修养的准则。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工作重心要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向下”,潜心深入,才能倾听到真实声音、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真实材料;才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我们的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二是工作内容要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过去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就事论事,重视一时一事,而忽视群众思想沟通和教育引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首先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我们不仅要身入群众,更要心入群众,把人本理念植根于群众工作中,以把群众当主人的真心、当亲人的热心、当老师的虚心,同群众零距离接触,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三是工作方式要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当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心“忧”群众,哀民生之疾苦,恤稼穑之艰难,念百姓之安危。要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好事的办理,一项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的推出,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四是工作措施要实现由“堵”到“疏”的转变。要彻底改变过去我们少数地方和干部靠粗暴手段、简单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做法,尽可能通过民主、服务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的办法化解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作者系绥宁县委副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袁景甫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12/10/16/45588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