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红网 作者:中共溆浦县委组织部调研室 编辑:闵美颖 2012-09-20 10:36:14
时刻新闻
—分享—
  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掌握溆浦县社区党建工作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个别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城乡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社区党建工作现状
  
  全县现有社区居委会35个,总人口92264人,“两委”干部148人,党员总数1274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体系日益完善。共设党支部32个(其中低庄镇4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1个联合支部),下设了禁毒委员会、关协、事务代办中心、社区工作站等群团组织。二是活动阵地日趋完备。32个社区党支部中,有办公场地的24个,其他正在筹建之中。其中自有产权的12个,租(借)场地的12个;面积100㎡以上的8个,50㎡以上、不足100㎡的9个,不足50㎡的7个。三是党员结构日趋合理。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348人,占27.3%;年龄在61周岁以上的534人,占41.9%;少数民族党员62人,占4.9%;女党员290人,占22.8%。四是干部构成日趋优化。平均年龄44.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干部40人,占27%;“两委”干部交叉任职32人,其中社区支书和主任“一肩挑”的10人。五是制度建设日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发展、流动党员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社区服务承诺等制度日益健全。六是党组织活力日益增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义务巡逻、维护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开展“交谊舞”、“唱红歌”比赛,丰富党员群众业余生活;开展“共建共创”、“结对帮扶”、“星级评比竞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费不足。一是上级投入不足。城镇社区每年财政转移支付仅6万元,乡镇社区财政转移支付普遍不超过4万元,投入经费远远不足。除去党报党刊、干部工资、房屋租金等开支,用于党建工作已所剩无几。二是造血功能不强。社区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只有8个,全部为房屋、门面出租租金,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社区,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三是自身负担较重。部分社区因开展活动、搞公益建设,欠下了不少债务,如低庄镇联合支部,还欠建设工程款12万余元。部分社区退休职工较多,负担较重,如卢峰镇胜利社区,退休职工达15人,退休工资全部要从工作经费中列支,经济压力较大。
  
  2、管理不活。城乡社会加速转型,社区党员的来源、构成、职业日益多元化,流动速度日益加快,对教育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多元。但是,目前社区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明显没有跟上时代需求,缺少有效的方法。一是思想认识没有到位。部分党委和党支部对新时期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认识不足,缺乏应对形势变化的规划和举措,存在“重班子建设、轻党员管理”的认识偏差,党建工作覆盖不够,党员管理力度不足。二是任务繁重分散精力。由于资金困难,很多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保运转”上。乡镇党委和部门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迫使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挤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从事其他业务,无法集中精力抓党员队伍管理、抓党的建设。三是方式方法陈旧单一。在党员教育管理上习惯于“老一套”,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缺乏吸引力。
  
  3、体制不顺。社区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需求不断多元,必须增强社区工作活力,仅靠社区“单打独斗”,无法满足形势发展需要。为此,必须创新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但是,从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体制不顺:一是认识上的缺陷。部分机关党组织负责人眼光局限于本部门本单位,对区域党组织“共创共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社区党支部书记对区域化党建的意义、内容和要求认识不足,难以找准工作切入点,难以打开工作局面。二是机制上的缺陷。理论上,社区党组织是辖区内各单位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但是,在行政级别上,机关高于社区,在资源掌握上,机关优于社区,在承担社区党建义务上,机关却往往弱于社区。机关单位参与社区区域化党建,大多靠社区党支部书记与机关单位之间的感情维系,缺少政策支持和制度约束。三是方法上的缺陷。推进区域化党建,要求社区与驻区机关对资金、技术、平台、政策、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目前来看,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方法,工作推进难度较大,社区党支部无力独立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4、保障不够。社区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目前,对社区工作人员激励不足,保障不够,导致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不高。一是经济待遇不高。社区工作人员月工资大多不超过800元,农村社区工作人员月工资比城镇社区工作人员还要少200-300元。由于身份限制,社区工作人员三险一金全部按照“社会人”的标准自行交纳,社区工作人员保障不力,经济负担较重。二是上升渠道不畅。近年来,尽管从基层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没有畅通“能上”的有效途径,导致社区工作人员上升无门,工作缺少动力。三是精神激励不够。目前大多靠表彰奖励等方式进行激励,方式比较单一,感染力和激励作用日渐淡化,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夯实社区服务平台。一是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形成正常的经费投入增长机制,保障社区工作正常运转,适当向农村困难地区倾斜,不搞“一刀切”。在拨付工作经费的同时,拨付专项党建经费,主要用于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加大阵地建设投入。科学制定社区党组织活动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加大部门资金和服务平台整合力度,提高资源使用率。引导社区盘活存量资源,采取新建、改造、置换、划拨等综合手段,加快解决社区党建工作活动阵地缺乏的问题。三是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采取“财政拨一点、乡镇投一点、机关帮一点、社区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化筹资办法,逐步形成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社区资金筹措机制,破解社区工作经费不足难题,把资金投入到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打造设施完备的服务平台。
  
  2、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激发社区服务活力。一是创新教育机制。健全日常教育制度,促使社区党员教育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结合社区党员队伍现状,创新学习教育形式,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灌输式教育与互动式教育相结合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二是创新管理办法。根据党员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分类设计管理办法,开展紧贴党员实际的活动,实现科学有效管理。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设岗定责、星级评定”、“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热情。
  
  3、推进共建共创活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一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出台相关制度,对区域内党组织条块结合、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遵照执行,推进区域共建共创,建设和谐文明社区。二是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将区域共建共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社区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检查通报。对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表彰;对认识不足、工作不实、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并限期整改,让共建共创成为各单位的自觉行动。三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探索区域化党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归纳,推广应用。
  
  4、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一是强化保障。科学设置社区工作人员职数,合理确定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待遇报酬,统筹提高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报酬。逐步探索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政策,解除社区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缓解压力。理顺社区工作职能,凡属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凡委托社区协助办理的服务事项,应当遵循权随事走、费随事转、权责相应的原则,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规范社区评比检查,压缩不必要的工作会议、台账、材料报表等资料,为社区基层减负,为工作人员舒缓压力。三是加强激励。对优秀的社区工作人员,在表彰奖励的同时,要加大选拔任用力度,择优考录、选拔一批优秀社区工作人员进入乡镇党政干部队伍,形成引得进、留得住,能上能下、流动有序的社区人才工作局面,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来源:红网

作者:中共溆浦县委组织部调研室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12/09/20/45594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