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要上去 领导要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柴战士 编辑:闵美颖 2012-09-14 14:03:14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几位局长因为“不务正业”成为舆论热点人物,扮成“的哥”开出租的公安局长,兼职到县医院当医生的卫生局长,到外地“卧底打工”的劳动局长。他们的“不务正业”回应了群众对领导干部要“走下去”的期盼,带来了工作真正“提上来”的福祉。一句话:工作要上去,领导要下去。
  
  领导下去,才能听真话、察实情,为工作上去科学决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是统揽全局的决策者,但科学的决策不是纸上谈兵的教条,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奇思妙想,而是来源于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准确判断的基础则是大量反映客观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要掌握这些资料就要像毛主席搞农民运动考查报告那样,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听实话,摸实情。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广为游历,事必躬亲,这是其神算神决的基础。反之,领导机关如果一味在办公室里、文件堆中闭门造车,就只能摸摸脑袋轻率拍板、拍拍胸脯随意决策,就会出现瞎指挥,瞎折腾,延误工作,影响事业。
  
  领导下去,才能体民意、得民心,为工作上去凝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党我军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独轮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任何时候,领导干部都要始终铭记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激发群众力量。“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常到人民群众中去走走,和寻常百姓拉拉家常,才能知民情、体民意;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方能解民忧、暖民心。接地气才能聚人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康熙乾隆微服私访,四海臣服、天下归心;老革命如同“种子”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工农响应、全民解放。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孔繁森那样把阿里当故乡、把藏民当亲人的“种子”,扎根“土地”,汲取养料,赢取民心,汇聚力量,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时代之花。
  
  领导下去,才能知重点、晓关键,为工作上去明确方向。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复合体,倘若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就会如堕烟海,失去重心。工作要想破解难题谋发展,抓关键才有成效,抓重点才不会迷失方向。领导干部只有沉下心、走基层,才能产生持之以恒抓重点的成果,才能实现工作瓶颈的关键突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看惯了阿谀之态,听惯了奉承直言,殊不知往往是基层群众的一句箴言,却充当了理清思路、把握重点的一剂良药。尤其是在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勤于调研,常到基层走走,多和战士聊聊,下功夫摸清底数,花力气摸索规律,才能把握工作的重点,抓住问题的关键,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
  
  领导下去,才能懂病症、解难题,为工作上去找准抓手。中医看病有“望、闻、问、切”四步法,病有各医,症有各解。“知为治之始”,对于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只有问清症状、摸准脉象,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找准工作抓手。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就是要收集底层信息,查找深层次原因,防止出现药不对症、病不对方的想象,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决策失误。方法无好坏,关键是适用,办法无优劣,解决问题是关键。领导干部走基层、访民情,就能汇聚群众实践经验,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防止办法只有一个,方法只有一种的机械式决策,为立足现有情况和条件解决难点问题找准思路。
  
  领导要下去,身心同去,是群众的期盼,是时代的呼唤,是工作要上去的前提。这一“上’’一“下”,体现的是宗旨,获取的是民心,促进的是工作,创造的是和谐。
  
  (作者单位:武警湖南总队直属支队)

来源:红网

作者:柴战士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12/09/14/45596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