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万鹏)今天下午,中央编译局秘书长、研究员杨金海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解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有哪些背景和意义?
杨金海认为,四化同步发展有很多新意,思想界、理论界、学界研究得还不够。讲话中提到的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跟过去提的四化很不一样的。过去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现在讲四化,就是更全面的现代化,不仅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它是更全面的,其中既包括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也包括城镇化。城镇化是个很新的提法,近些年来才把它作为整个改革的大趋势来看,尽管过去也提,但是没有作为重要的战略规划内容来提。
他认为,另一个很重要的是信息化,这是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它包含两层重要意义,一是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之前很多国家,例如欧美已经走过来了这个阶段,就是从农业现代化到工业现代化,然后到信息化、城镇化。人类文明发展有一定的普遍性的。比如说城镇化,有的同志,特别是老同志,觉得现在很多农民都跑到城市来,城市能容纳得了吗?我们理解以前的城市化是把农村变成城市,其实城市化是让农村闲置的人口或者大部分到城市来发展。现代化过程就是城市化过程,将来大量的人口要来到城市,农村要留很少的人口,这就叫现代化,或者说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欧美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法国的农业人口算比较多了,才占5%、6%,英美才占2%、3%,澳大利亚基本上都在城市生活。城镇化以后,农村人口才能大量减少,农民的生活待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因为人少了,地还是那么多,人均享有的资源就多了。杨金海认为,城镇一体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生产和生活方式问题。要让百姓生活下来必须走这条路子,而且不能强制人为地走。即使人为地让百姓生活在农村,给他盖好房子,但农村毕竟生活条件比较差,老百姓最终也会离开。只有到了人口很少的时候才会富起来,这个城镇化才能水、电、气等等统一供应,才能真正过上现代化生活。
杨金海认为,总书记这次讲话再次特别强调了农业现代化,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我们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问题。这些年来,我们的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历史上,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民问题仍然是我们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用过去的老办法,仅仅简单给农民一些补贴,而必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再就是信息化。
他指出,我们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跟西方有很大不同。过去没有信息化,现在我们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发达,我们要把这几个化同时来推进,这是中国现代化实践当中跟西方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四化不容易,但是我们已经有这个理念,所以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凝聚力,党在领着群众干,领着干跟分散着干是不一样的。我们和西方发展路径相比没有可比性,但是跟国情相当的国家来比,例如印度,我们就可以做一比较。印度是靠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我们是靠党领导着发展,我们现在发展比他们快,这就说明我们有组织的发展比他们无组织的发展要快,这是我们一个重大的政治优势。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万鹏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