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的农村地区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生活在湘西贫困山区的农民,很多是人多地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村经济仍不够发达,迫于生计,大多中、青年长期在外务工,这给家庭教育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和问题。
农村家庭十分注重孩子品性的培养,长辈们都十分期望晚辈“听话”、“孝敬”、“肯做”(方言,即勤劳)等,但在教育内容上,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例如:我国正在促进法制建设,但农村很多家长本身就是文盲,现代社会要求通过合法而诚实的劳动获得报酬,而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仍然是认为不偷不抢就行了,即便是捕获贩卖保护动物也认为是正当劳动所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灌输时代特征的德育内容有机统一,这是农村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以考试成绩论成败,完全不重视子女特长挖掘,无视成长规律,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第三,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近年来,通过湘西龙山的一个自然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发现:这个村寨有未成年人的家庭45户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15户,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23户,教育主要依靠爷爷、奶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而农村很多家庭的年轻夫妇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严重滞后。最后,政府在教育设施上的投入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广大的农村没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类公共组织,给予行政部门及妇联均要求所在社区成立家长学校,但由于学校办学经费困难,这些要求在农村根本无法实现,很多学校甚至连家长会都没有开过;另外。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小,教育设施还是极为落后,一个学校能有足够的老师就不错了,英语、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因此,在一些偏远的村寨,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还是一片空白。
中央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农村家庭因为经济、观念原因,家庭教育问题任重道远。针对湘西农村家庭教育实际情况,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真正纳入“支柱”范围来谋划,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加大投入,转变观念,使“家庭教育”深入人心
1、要扩大农村家庭教育概念,“百村兴校、希望工程、危改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在湘西的相继实施,使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却不足,要把家庭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范畴,把家庭教育视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元。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教育大系统的支柱之一,这样基础建设的投入是有益的投入,把发展家庭教育学和家庭教育事业,作为湘西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来认识,并使之纳入到公共财政,确定专业队伍,建立州、县、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3、社会要关注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很多城市对农民工另眼看待,导致收入低,子女不能前往,政府应关注农民工的生活及子女的教育问题,降低入学门槛。
建立科学而系统的家庭教育组织体系,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
1、把发展湘西农村家庭教育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来提高认识,不能仅当作是家长们的工作。把家庭教育机构纳入到公共行政组织中,并组织考核,与对地方行政领导的政绩一样来对待,行政机构应将家庭教育建设纳入本职工作范围,指导创建科学教养型家庭:(1)和睦、团结友爱的家庭,(2)温馨、民主沟通的家庭,(3)勤俭、敬业奉献的家庭,(4)求知、好学上进的家庭,(5)活泼、欢乐幽默的家庭,(6)文明、整齐清洁的家庭。通过科学教养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促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2、依托教育资源强势单位——农村中小学,成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3、各级组织要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现代人才观,不单纯用“成龙”、“出龙”来衡量孩子的优劣,以人为本,综合看待孩子的发展水平,发展前途,为孩子们发展潜力的开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重视家庭素质的提高,转变教育观念,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家庭教育的设计者、实施者,家长的劳动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自然去学,这就要求家长自己必须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起到良好的表率,勤劳、持家、孝敬、文明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其次,家长必须掌握教育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又目的、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再次,家长要克服小农思想,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心理、学校、身体素质,切忌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2、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必须持之以恒。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家长要想方设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居住、学习和人际环境,并坚持不懈,农活有较强的季节性,不能因为工夫多,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3、开展家庭教育必须与社会、学校教育相一致,家长要与学校保持联系,经常去学校了解情况和表现,反映在家的表现,学校应采取积极主动地态度,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发挥最大的功能。
关注湘西,就应关注湘西的教育,更应关注湘西农村的家庭教育。夯实了湘西农村的家庭教育,也就夯实了湘西的教育,这样,“富民强州”才会步入更加科学、快捷的轨道。
来源:红网
作者:熊军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