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挥政协优势 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来源:红网 作者:黄标 编辑:闵美颖 2012-06-25 19:46:53
时刻新闻
—分享—
  胡锦涛同志指出:“推动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新时期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发挥重要机构、重要力量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人民政协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构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我们要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人民政协开展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一项根本原则,不论是建言献策还是批评监督,都要从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出发。政协组织中有中共党组,要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汇报请示工作,自觉维护党委权威,认真落实党委提出的要求,切实把党的有关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政协的各项工作中去,团结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为实现提出的共同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二、发挥团结联合、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我们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始终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永恒主题,具有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巨大优势,能够把不同阶层、群体、党派、民族和宗教信仰者都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我们要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之间的合作共事;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认真实施联系和走访委员制度,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委员联谊活动,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增进共识;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上层人士、非中共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求同共异、发扬民主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坚持和发扬人民民主,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要求不断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愿望更为迫切。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不断推进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要发扬场所和渠道的作用,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拓宽参政议政的途径和空间,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充分运用提案、建议案、视察、评议等形式,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提出中肯的意见和批评;要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为各界人士的利益诉求提供制度保障;要新生和保护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鼓励委员发表不同意见;要继承和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四、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丰富党的执政资源。丰富执政资源都是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丰富党的执政资源,既需要提高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素质,也需要广泛吸引各方面人才参加人民政治建设,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人民政协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联系的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加强政权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我们要运用好、发挥好这些优势,把力理都凝聚起来,把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五、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优化党的执政环境。良好的执政环境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和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新旧碰撞、是非伴生、好坏并存,准确把握和从容应对复杂局势,保持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成为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民政协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可以协调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主动发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坚持参政为公、议政为民,努力充当人民群众心声的忠实代言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协助党委、政府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社情民意信息网络,做到力求真实,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突出特色。

来源:红网

作者:黄标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12/06/25/456167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