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何“污浊”,又如何“透明”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作者:许耀桐 编辑:闵美颖 2010-12-21 14:02:59
时刻新闻
—分享—

  官员得票率 52.7%,网友得票率64.6%,综合得票率 57.46%

  上榜理由:作为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胸襟坦荡,表里如一,不能做“两面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而是要自觉公开个人重要事项,做个“透明人”。

  典型案例:

  正面——“沈浩精神”感动大地。沈浩,小岗村村民两度摁下红手印挽留的一名“村官”。他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迹,有的仅仅是与村民们的水乳交融、生死相依。沈浩常说,我们是党的基层干部,谁家有困难,就要到谁家去。在沈浩心中,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就是基层国家大事。2000多个日日夜夜忘我工作、数十本工作笔记,诠释着他对小岗村的无限眷念与热爱。一个人做一时一事的好事不难,难的是六年不图回报的坚守。但是,这一切,沈浩做到了。

  反面——“双面贪官”的可悲下场。曾经声名鹊起、享誉台州20多年的“作家局长”刘长春,今年5月却因犯受贿罪,被杭州市江干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一方面他顶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台州市文联主席、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一大堆高雅的头衔,披着文化人的清高脱俗的外衣,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另一方面却是以权谋私,频频伸出贪腐恶手,将价值数百万元的房产字画以及现金统统纳入囊中。他的“双轨”行径,使得他只能沦落为 “双面贪官”。

  弄清了这些“污浊”的根源,要使我们的干部变成“透明”之人、“清白”之人,也就很容易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在,干部当“两面人”,表里不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我们反对干部当“两面人”,因为这样的人是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道貌岸然,实则追腐逐臭、浑浑噩噩的“污浊”之人。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他们既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危害,又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然而,我们在痛恨这些人的时候,倒是要认真地思考,究竟这些干部为何成为“污浊”之人?常言道,树有根,水有源。那么,导致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放松学习,放任自己,背弃了理想信念,以至于好坏不辨,善恶不分,可以说是诱使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的“元凶”。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曾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职期间也正是她大肆卖官受贿的时期,“双规”之后她声泪俱下地忏悔道,“我之所以犯罪,在于放松学习,信念动摇、防线失守。”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也同样交代,“自己长期放松学习,或者学习了但不是针对自己,只是为了对别人进行教育的需要。平时基本不看马列的书,而热衷于一些消遣性的读物。”由于不学习,不长进,思想上没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岂有不“污浊”之理!

  丧失人格,人身依附,点头哈腰地为上级办事,以至于不讲原则,不顾廉耻,可以说是诱使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的“弄臣”。曾经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土皇帝”的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其继父去世后数百名干部前往奔丧,表现最抢眼的是范某、张某、薛某三个乡镇党委书记。他们自备了孝衣、孝帽,一下车就穿上,进灵堂后放声大哭,比死者亲属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一口一个“亲爹”地哭个不停,甚至跪倒在地,悲痛欲绝,不肯起来。范某等三人为什么不惜甘当人家的儿子?为的就是卖身求荣、依附杜保乾,期盼着日后好提拔升官。石家庄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在提任该职时其简历表显示她13岁至17岁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药剂师,明眼人一看这根本不可能,可为什么却能通过组织部门的审核?因为市委领导给予大力举荐,组织部门的干部为了顺应领导的意思,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做声。由此可见,有了这样的“人格”、“品行”的干部,还有什么“污浊”之事做不出来!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

  图谋政绩,野心膨胀,处心积虑地追求GDP,以至于编造数字、弄虚作假,可以说是诱使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的“恶魔”。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这位只受过初中教育,从生产队记工员一路升迁的原副省长,有着一句“名言”:“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就能上。但关键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领导看到政绩。”为了让领导看到自己的政绩,王怀忠还在任阜阳行署专员、地委书记时,就把只有4.7%的增长率硬是拔高到22%。为了显示其坐镇阜阳的“非凡政绩”,他还精心伪造了一个“黄牛博览会”,不惜从阜阳之外牵来很多的黄牛凑数。他甚至胆大妄为地修建了阜阳国际机场,可怜的是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国际航班光临阜阳,成为笑柄。 像王怀忠这样利欲熏心的干部,身陷“污浊”之坑又怎能自拔!

  权力过大,集权专断,仍然信奉权比法大,以至于权力失控,为所欲为,可以说是诱使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的“罪孽”。原山东省泰安市市委书记胡建学在落马后“一席坦承”:“官到厅局级,就没有人监督了。”现在,一些“一把手”的权力不受制约,已经成为制度上的一个明显缺陷。在地方上,不少像胡建学这一级的干部,可以轻而易举地置身于监督之外,无人敢于对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原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说:“在调到宁波工作的两年,自己过分轻信秘书和身边的几个人,以致民主作风不如以往。班子内部、上下之间、同志之间,不同意见听不到了,不少人不愿向我直言,使我失去监督。”在“一把手”专权下,民主集中制早已沦为虚设,“班长”成了“家长”、副职成了听差、“群言堂”成了“一言堂”。由于权力无法无天,失于制衡监督,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就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以上就是导致一些干部成为“污浊”之人的最主要“根源”。弄清了这些“污浊”的根源,要使我们的干部变成“透明”之人、“清白”之人,也就很容易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了。这里,可以简述如下:

  其一,普遍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切实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认识高度上解决激“浊”扬“清”的问题。

  其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选任类干部逐步实行民主选举,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让人民群众决定领导人的任职和升迁与否,这样就能有效克服人身依附、人格扭曲,防止正常的同志关系变成“君臣”、“父子”或“猫鼠”关系。

  其三,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以GDP论英雄,防止片面、畸形发展,干部的政绩好坏,既要以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为准,也要由群众的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为准。

  其四,最关键的是权力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政府和官员的政务活动应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要求,予以及时发布。领导干部要按照《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时报告自己的活动,包括申报自己的财产。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我们的干部成为“透明人”就不在话下了。(许耀桐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

作者:许耀桐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