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财富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闵美颖 2009-05-11 09:12:56
时刻新闻
—分享—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中国人民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最核心的价值。这种精神根植于优良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浸润着进步发展的时代潮流。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财富,我们必须时刻珍惜,永不忘记!

  再过两天,就是汶川大

  地震一周年的忌日。大地震是自然界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伤痛,也激发了我们可歌可泣的抗争奋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祭奠亡灵、抚慰生者,而重温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对于凝聚我们民族的力量,进一步做好重建家园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汶川地震发生49天之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难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的胜利告诉我们,团结的精神、凝聚的力量,对于战胜困难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许多个人的需要和诉求,这是必须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的。然而,任何个人都不能孤立存在,没有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不可能想象。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这是战胜灾难最重要的基础。特别是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用各种方式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更为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增添了新的时代亮色。事实证明,无私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人类尊崇的高尚价值,也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抗震救灾的胜利还告诉我们,拼搏的精神、奋斗的意志,是克服危机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安逸的生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的增长、物质的丰富,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生活的幸福正是我们工作和劳动追求的目的。然而,在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危机和困难之中,没有顽强拼搏,不付出血汗的代价,哪里会有幸福的生活?面对汶川地震极其惨烈的灾难,面对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广大军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是战胜危机必需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今后的发展道路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勇于战胜一切困难,而绝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这样的精神永远不能在安逸的生活中被消磨和抛弃。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抗震救灾的胜利更昭示了,对人的关爱,为人民谋福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天地不仁”,一幕幕人间惨剧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悲痛。然而,在抗震救灾的壮烈斗争里,全国上下表现出的人间至情、人间至爱,更给我们心灵带来了巨大震撼。总书记、总理身先士卒,在第一线指挥救人的形象,感动了国人也感动了世界。各路救援者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就要作出百倍努力。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坚持按科学规律抢险,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也把对人的关爱真正落到了实处。只有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仁者爱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正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真正内核!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更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面对自然界的巨大灾难,中国人民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最核心的价值。这种精神根植于优良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浸润着进步发展的时代潮流。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财富,我们必须时刻珍惜,永不忘记!(洪 良)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