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这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实践证明,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今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在解放思想上迈出更大步伐。
一、新一轮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要统一思想
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和凝聚力。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无不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的结果。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的新构想、新境界、新发展,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迅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作了必要而又充分的准备;1978年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引导人民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全国上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打破了姓“社”姓“资”的枷锁;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新一轮解放思想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1要用解放思想来统一思想
用解放思想来统一思想,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半点道理都没有。当前,尤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扩大自由空间方面多下功夫。因为自由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我国,从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创办经济特区,从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印证了这一点。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势不可挡,经济发展的触角和市场体系的张力无限延伸,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利用,几乎可以不受行政区划和地域的限制。
2要在突破中惯性思维中统一思想
面对当今时代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突破部门利益、突破体制缚束,该放胆的要放胆、该放手的要放手、该放权的要放权,千方百计扩大自由空间,把人民群众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舞台搭得更大些、更平些、更广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种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二、新一轮解放思想,最紧迫的是要解决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事物发展的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距。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要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否则,解放思想势必成为一句空话。
1要深入调研,找准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先、成事之基。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广泛听取工人、农民、社区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科专家的意见,坚持集思广益,找准问题把好脉,有的放矢。
2要创新观念,破解难题一个干部有没有勇气,就是看他敢不敢迎难而上;一个干部有没有能力,就是看他能不能破解难题。破解难题,必须把大胆探索的勇气与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创新的观念破解科学发展中的体制障碍,对外开放中的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技术、资金、能源等方面的瓶颈。
3要雷厉风行,立说立做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需要良好的工作作风,这就要求各级各单位要多一些激情,少一些惰性;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坐而论道;多一些深化、细化、具体化,少一些空话、套话、不管用的话,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每一天时间、抓住每一个机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加以解决、一个目标一个目标予以实现。
三、新一轮解放思想,最关键的是要选好干部
选什么样的干部、怎样选干部,这既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关键所在。在干部队伍中,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愈多,对党的事业就愈有利。要把那些善于创新、锐意进取,勇担风险、敢于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政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1要以开放的思维更新选拔的观念要坚持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一致性,把党委的意图及时传递给群众,进一步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坚持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选多数人认可的人。配备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党组织重点是结合民意选拔好“一把手”,单位的副职可以由一把手来推荐,并严格落实选拔责任制。
2要以具体的内涵确定选拔的标准衡量干部的“德”,不仅要了解干部所在单位群众的真实评价,还应掌握干部服务工作所涉及到的诸多对象的评价,掌握其生活圈、交际圈的评价。掌握干部的“能”,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3要以宽广的视野拓展选拔的渠道要从“相马”变为“赛马”,引导干部比能力、比德才、比贡献,营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环境;要从“评官”变为“选官”,研究制定以履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选拔体系,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岗位的选拔标准,使选拔的干部符合岗位的要求;要从“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在广泛听取民意中知晓人,进而知人善任。
作者:阳新丽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