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刘永忠 编辑:闵美颖 2009-03-30 08:45:02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株潭城市群同处湘江中游,横贯湘南、湘中、湘北,其核心城市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彼此相距20~30公里左右,组成一个金三角,是湖南经济最为发达的中枢,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在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地区作为全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日益显现,其经济的增长势头迅猛,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生产、生活资料的流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必将发展成为长株潭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连接社会化大生产的纽带。为实现长株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密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长株潭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因此,找准长株潭现代物流发展路径,对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长株潭地区物流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设施投入不足,系统功能不全。长株潭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交通运输设施外这几年投入并不大,形成的格局与产业布局不完全适应,现有物流一些基础设施,无论在规模、质量、功能上,还是分布、连接、配套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现代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历史原因,已有物流设施布局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债务及人员负担较重,加上部门和行业分割导致设施之间配套性和兼容性差,使得长株潭地区物流设施难以形成体系,系统功能残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功能、大型物流中心缺乏。部分园区对物流规划缺乏论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偏少,对物流项目招商引资不够重视,导致规划缺失、建设滞后、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2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滞后,工商企业物流效率低下。由于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长株潭三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突出,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作为物流需求方的工商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物流外包意识淡薄,不愿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剥离,大部分工矿企业仍旧自建物流体系,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状态,导致流转速度慢、物流成本高。加之信息不对称、不通畅,使得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物流需求,物流供需双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物流体系功能难以发挥。

  3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服务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尽管长株潭物流系统建设迅速,发展较快。但基本上还是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不能适应城市群经济圈物流一体化和城市群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分布在空间上没有形成适应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和物流一体化的总体发展需要的合理布局;二是物流网络体系混乱,缺乏以综合物流园区、中心为核心,以主要产品的物流通道为干线,以配送中心为干线辐射城乡的共同化城市群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4缺少信息共享平台,专业人才缺乏。多数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长株潭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有助于拓展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推动湖南经济发展,还对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实上,长株潭拥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

  1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条件优越。2006年,三市人口约1300万人,GDP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2826.31亿元和181.6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7.6%和38%,三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89482万美元,占全省的67%,三市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158329万美元,占全省的61%。资料显示:长株潭地区面积不足全省的1/7,人口不足1/5,却创造了全省1/3的生产总值,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长株潭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提高,“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逐步改变,“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目标2004年已经实现。2004年,长株潭地区第一产业完成生产总值217.5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857.5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819.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5:45.3:43.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工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中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各业之首。

  按照“十一五”规划,长株潭经济总量要占全省的42%,年均增长要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13%。

  

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长株潭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托。长株潭三市围绕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和环境同治这一目标,加快了五个网络规划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发展的基础平台日臻完善。

 

  目前,湖南境内有京广、湘黔、湘桂、浙赣、石长、焦柳、洛湛等7条铁路干线连接东西南北,公路有106、107、207、209、319、320、320等九条公路国道贯通全省腹地,形成了以长沙公路主枢纽、长沙主枢纽港、黄花空港和株洲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公路干线、铁路干线、湘江干流航道、黄花机场为骨架,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布局合理、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到2006年底,长株潭城市群公路里程达280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4公里。铁路营业里程780公里,内河航道1344公里,2006年,三市完成货运总量25538万吨,占全省货物运输总量的29.94%。

  3流通体系的日趋完善为长株潭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商贸发达,商贾云集,曾以“五虎闹长沙”而闻名于全国商界。近几年来,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长株潭商贸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优势产业,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长株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4.8亿元,占全省的42.5%。长株潭作为全省的商业贸易中心,不仅聚集了象步步高、家润多、心连心等一批本土连锁超市,而且吸引了新一佳、国美、苏宁等一批大型商业企业,还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商业巨头。2004年长株潭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门店达585家,占全省14个市州的75.6%。

  4“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建设为长株潭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批准设立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将长株潭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首先,长株潭城市群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优势。一方面可以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另一方面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为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其次,长株潭可以为全省区域发展立起一个标杆,对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和形成竞相发展态势,有强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推动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再次,长株潭新的投资热点将以生态建设、“两型”产业、两型技术为主,其标杆和示范效应将极大地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统筹区域发展和加强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以及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的相关政策措施,也将为长株潭城市群发挥比较优势和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三、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根据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发展的整体构想,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可选择以下路径:

  1进一步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综合交通体系。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要以建立“高速、高效、高智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统筹城乡物流通道建设,协调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逐步形成“城(乡)际--省级--国际”三级运输网络合理布局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多层次、多方式衔接的一体化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具体思路为:建成长株潭三市交通骨架,形成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南北向交通走廊,强化区域东西向交通联系,带动湘江西侧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巩固和强化湘江东岸已有的交通优势,促进长株潭交通网络同城化。建设联系三个中心城市主城区和重要功能区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部城镇之间的联系。建设以长沙公路主枢纽、长沙主枢纽港、黄花空港和株洲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公路干线、铁路干线、湘江干线航道、黄花机场为骨架,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布局合理、快速便捷、连接区域内外的满足国家、湖南省以及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和客货增长需求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的四通八达的满足国家、湖南省和区域客货运输增长需要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2合理规划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体系的规划是解决长株潭“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物流体系的规划应制定以长株潭物流基础平台为重点的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路在内的综合干线网络,特别是各地区节点的位置与规模的规划,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物流规划应着重于解决地区的物流规模布局和发展顺序,提供融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区域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要限制三市各自盲目、重复新建市场的行为,创造条件按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整合现有市场,优化市场布局。培育物流市场,创新物流业态,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构筑与大西南各省市区融合的现代物流体系。依托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兴建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同时,长株潭三市要建设城市群生态系统循环物流机制。长株潭地区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应坚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原则,积极推广分类收集,进行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在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东部集中建设服务于三市的大型垃圾综合处理厂。新建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时间应与服务于三市的大型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时间相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3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物流企业要用信息技术武装起来,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业务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客户数据库,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货物的货源、调运、分发等;其次是建立内部管理网络,将所有网点联网进行管理,快速发送各种指令,并及时收集各营运网点的指令执行情况及其他情况,了解企业的营运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业务开展。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其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具体商品的供求状况、各地的生产与供求状况、潜在客户档案等。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建立物流信誉体系。物流企业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改变业务单一的状况,同时,要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市场。从业务性质上讲,物流企业是服务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要提供主动式服务,利用各种信息特别是服务对象反馈的信息,提供适时服务。同时,也要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按照高质量的服务标准进行行业约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出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规范整个行业的服务行为,建立物流业的信誉体系。

  4大力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当务之急主要是努力构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

  据调查,欧洲的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高达76%,而且70%的企业不只使用一家。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上。这种在现代经济中为货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的物流方式,市场的需求量正呈迅速上升之势。

  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只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物流企业100强。达到4A级和3A级的物流企业分别只有1家和3家。这是当前物流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据调查统计,在长株潭城市群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完成的约占18%;商品销售物流仅占16%左右。相当多的企业物流主要靠自己组织,这是造成整个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

  今后新建的大规模物流企业,应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十一五”期间,应考虑把一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在五年之内使长株潭城市群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占比例提高到35%左右。用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综合化及个性化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形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发挥传统物流业优势与发展现代物流业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物流业的设施与市场网络,鼓励现有仓储企业通过改制、创新向物流配送企业转化。鼓励运输企业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增添集装箱车、厢式车、冷装箱车及其他专用车投入物流服务。

  二是把国有物流企业发展与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相结合。在鼓励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经验的大型国有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同时,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

  三是把发展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坚持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鼓励中小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加快现代物流业的社会化进程。

  四是把壮大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企业自身实力与实施横向联合相结合。在培育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按国际惯例运作、网络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联合,建立跨国、跨地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物流企业。

  五是把“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货代企业到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企业向综合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并支持他们到国外或国内其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到2012年,长株潭城市群拥有A级物流企业数目达到:5A级3-5家,4A级6-10家,3A级20家以上。培育1-2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基地。工商企业物流成本明显下降,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下降到16%左右。

  5加快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在流通中,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种“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极大缩短流通过程,使其流通时间可以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等于零或者趋近于零”。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主要被物流所占用,物流成本的高低,就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可以说,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而物流的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

  因此,长株潭三市要以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主要载体,大力促进物流科研、教育、生产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对接与耦合,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在不同社会分工领域和功能与资源方面的协同与集成化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物流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开发以企业创新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项目,并加大对其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同时注重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物流人才,倡导校企之间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联合办学,将不同层次的物流学历人才教育制度与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其他物流教育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多主体的多元化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区域物流水平。

作者:刘永忠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