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成才,必须打牢基础一个地方要发展,也必须打牢基础。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这种关注百姓冷暖、谋求苍生福祉的亲民情怀和务实精神,正是当今中国政通人和、安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省委书记张春贤反复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以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初见成效。这一重要思路和战略措施,在传递一种信息,在强化一种导向,在形成一种氛围:科学发展,打牢基础,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和前提条件。我省经济社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地方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决定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容量。因为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运行提供的公共条件,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共平台。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交通、能源、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巨大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省基础设施的供给数量、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公共条件和平台,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尤为迫切的任务。
基础产业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运行速度。基础产业越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就越大。
基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产业越发达,其经济社会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发展基础产业,能带动下游产业、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没有基础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便难以产生,新型工业化就失去了着力点。
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曾经推行跳跃式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均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基础产业不配套,这些特色产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没有大的提高,现在还得要回过头来发展基础产业。
我省基础产业主要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大力发展这些基础产业,有利于放大我省支柱产业的带动效应,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加速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基础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和保障条件。我省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行政、法治、科教、思想观念等环境的形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济社会发展比拼的背后,是基础工作的较量。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无不依赖基础工作为之激发动力、营造氛围、提供保障。
从世界经验看,经济社会发达国家都特别注重基础工作。有的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曾假冒伪劣盛行,政府便强力推行质量立国战略,把质量看成经济腾飞的基石,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质量管理模式,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反面教训往往比正面经验更容易引导人们认识真理。我国为加强安全生产采取了系列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部分地区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发,原因就在于基础工作薄弱,企业管理混乱,政府监管乏力,措施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没有落实到位。
当前,我省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思想观念还不够新,创业氛围还不够浓,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基层组织活力还不够强,行政服务水平还不够高,加强基础工作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作出艰苦努力。
着力打牢“三个基础”,旨在突破薄弱环节、提升发展水平、支撑发展全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基础设施是前提,基础产业是支撑,基础工作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打牢“三个基础”是立足当前的科学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加大了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政务、科技、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和管理等基础工作有了大的改善。这是我省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我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产业转移的加速和湖南“三化”的提速,我省经济总量、经济规模有相当大的增长,现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已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切实解决“三个基础”相对滞后问题,已成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打牢“三个基础”是着眼全局的系统工程。“三个基础”,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破解我省发展的难题,提升我省发展的水平,增强我省发展的后劲,都有赖于加强“三个基础”。
打牢“三个基础”是考虑可能的务实举措。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发挥我省自身优势,在打牢“三个基础”中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打牢“三个基础”是谋划长远的战略部署。打基础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必须以战略眼光来谋划,以改革精神来推进。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破除华而不实的浮躁之风。
木桶的容量不仅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要看它的底板是否结实、是否渗漏。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就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底板”。科学发展,打牢基础,就要把这些“短板”加高、“底板”加固,以承载更多的经济容量,求得长远发展。湖南能否崛起于中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能走多快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打牢“三个基础”的成效。
科学发展,打牢基础,必须把握战略机遇,突出重点。
当前,我省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等发展机遇,发展的空间广阔,发展时间紧迫。“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必须聚合我省发展的有利条件,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兴奋点、积极性引导到打牢“三个基础”的实践中来,为我省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要按照科学规划、集中建设、统筹发展、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结合起来,把发挥区域优势与缩小区域差别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制。重点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环保、城市管网、水气等设施建设,力争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
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等政策机遇,重点发展既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又对战略投资者有吸引力的产业。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有色和建筑材料等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文明礼貌的文化环境、敬业奉献的创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通过打牢“三个基础”,促进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物质流、人才流向湖南汇聚。
科学发展,打牢基础,各级政府必须转变政绩观,更新发展理念。
亚当•斯密曾说过:“政府并不是直接为人民提供财富,而是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人民能够自我创造充足的财富。”科学发展,打牢基础,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淡化“官”和“管”的意识,从管理型向管理和服务型转变,从热衷审批向热心服务转变。
“风物长宜放眼量。”打牢“三个基础”,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关系到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形象工程”爱不释手,对“面子工程”情有独钟的人,是抓不好“三个基础”的。
科学发展,打牢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地走,事要一件一件地做。确保打牢“三个基础”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
百丈高楼的崛起,靠的是一砖一石的垒砌;千里大道的贯通,凭的是一点一滴的浇灌。打牢“三个基础”,既要着眼长远,又要脚踏实地。贪眼前之利,求立竿见影,注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科学发展,打牢基础,省委这一统领全局、造福于民的战略措施,必将引领我省跨入科学发展的光明大道,谱写富民强省的光辉篇章。
来源:红网-湖南日报
作者:宁炬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