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是深化扶贫开发的有力武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欠发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既需要中央和外部关心支持,更需要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这就要求积极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凝聚起人民群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
群众路线能够汲取群众力量推进扶贫开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县上下团结奋进,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通道山高地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客观条件长期制约,全县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还有待提升,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差距和压力依然较大。有道是“谋先事则昌”,要加快扶贫开发,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充分汲取群众的不竭智慧和力量,切实做到扶贫部署尊重群众、扶贫举措问计群众、扶贫实施依靠群众,用扶贫开发的工作实效,让贫困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群众路线能够提升群众素质保障扶贫开发。人民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要力量。通道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贫困范围广、程度深,大多数群众受教育不多,文化程度不高。必须多措并举,加快提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加强生产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群众劳动素质;切实吸引人才扎根山区,着力提升群众科技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群众路线能够树立群众信心深化扶贫开发。扶贫开发,难的不仅仅是经济贫困,更重要的是思想贫乏、没有自信。只要贫困乡村的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扶贫开发“持久战”的信心,不等不靠,勤劳实干,幸福明天就会如期而至。我们一定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宣传政策,讲清道理,帮助贫困群众克服惰性思维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释放他们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正能量”。
用群众路线来激活侗乡人民期盼发展的巨大热情
人民群众是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通道要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共识与合力。
给群众鼓劲,树立主动发展意识。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充分激发群众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目标。应当说,全县的干部群众具有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为什么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呢?除了客观原因,主要是因为发展意识不强、发展能力较弱、发展思路不宽、发展信心不足,甚至存在不思发展、甘于落后、习惯于“等靠要”的“贫困意识”。要主动“三下三问”(下乡村、下农户、下企业,问暖、问情、问计)集聚智慧力量,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产生推动发展的合力和动力。要主动下沉问需,开展调研活动,以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并结合群众需求制定工作措施,提高了为民服务的针对性。要主动下访问计,组织群众听证,征求群众对工作的建议,提高群众工作的主动性。
让群众参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实践表明,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发展与扶贫工作任务就无法落实;只有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工作基础之上,发展与扶贫工作才能破浪前行。在新形势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改革发展的决策中来,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凝聚改革发展的共识。要认真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充分激发群众支持参与扶贫开发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热情,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高度重视拓宽参与渠道、搭建参与平台,让人民群众参与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重大决策。要坚持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知识缺了就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少了就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到群众中去请教,探索出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的新路子,走具有通道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由群众评判,坚持发展为了群众。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与坏,应当由人民来评判。发展成效如何,脱贫进度怎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深化扶贫开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实践中,要真正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绝大多数群众认可的扶贫开发实际成果,绝不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直观感受。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探索建立和完善民意为重的群众评价机制,把群众评议与内部考评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群众意见在绩效考评中的作用,真正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真正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与群众共创脱贫致富的美好明天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得到利益和实惠。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让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加强以交通、农田水利、电力、能源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健全交通体系。围绕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重点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加快与周边交通枢纽的对接;以旅游公路为重点,加快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路,为贫困山区打通“经济命脉”。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实施一批贫困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小河流域治理、山塘清淤扩容、沟渠疏浚、机耕道建设等农田水利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切实提高耕地产能和农田水利条件。进一步加快能源通讯建设。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升级改造,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强城乡一体化电网建设,全面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质量,实现县际电网互联,提高电网应对自然灾害和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加大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推广力度,提高新型能源普及率和利用率。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速实现无线通讯信号全覆盖,推动光缆进乡镇、通行政村,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讯盲区,实现通信普遍服务。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技”的思路,加强科技推广、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物流配送,形成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源田生蔬菜种植基地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积极稳妥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促进林业生产,加强植树造林,扩大工业原料林基地规模,鼓励大规模繁育种植珍稀名贵树种,支持建设花卉苗木、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做优做特林业产业。通道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必须依托资源禀赋,放大生态优势,加快形成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努力提高群众收入。
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强化民生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抓好精准扶贫。按照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动“六到户”的精神,落实“一乡一策、一村一策、规划到户、扶持到人”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实行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13个深度贫困村、9个第二轮整村推进贫困村和14高寒山区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探索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新路子,推动产业扶贫向村级集体化方向靠拢。优化城乡环境。重点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示范工程,扎实抓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保护,深入推进“碧水、青山、蓝天”工程,推进“三边”绿化、封山育林、“四区七线一圈”生态保护等工作,保护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绿色田园和生态村庄。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乡清洁卫生工程,深化生态创建工作,推进村镇人饮消防安全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传承保护、物价监管稳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在出行、就医、就学、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扩大劳动就业面;加强对老龄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是推进扶贫开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的中坚力量。要带好村干部和党员两支队伍,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发挥他们在扶贫攻坚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干部下基层活动,积极搭建党群干群之间沟通、协商、合作的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中共通道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来源:红网
作者:赵旭东
编辑:闵美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