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也只有通过“用”,人才才能成长。胡锦涛同志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要求,深刻揭示了“以用为本”的科学内涵。所谓“人岗相适”,就是要选对人,人适其岗;用对岗,岗符其人;把各类人才放在最适合、最能锻炼能力、最能激发潜力的岗位上。“用当其时”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人尽其才”,就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尽其用、用尽其能”。
可见,“以用为本”,就是要科学配置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使其能力、水平与所从事的工作相统一,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的目的。“以用为本”的核心就是用好用活人才。
对于青年人才培养选拔来说,事业是干出来的,才能是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的,潜能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出来的。不仅如此,通过提供一定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施展才华,才能测出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看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态度,试出他们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也才能使他们的晋升提拔更具有公信力。此外,通过使用培养,也能检验这个岗位是否适合于他们,是否能发挥其所长,便于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因此,“以用为本”是青年人才培养选拔最有效的方法,是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成长锻炼的最基本途径。“以用为本”体现出人才建设的实践观,通过“用”,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
目前,在用人的操作层面上,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地存在着,一方面埋没和耽误了人才,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又严重影响了组织的效率和公平。为此,我们认为,要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坚持“以用为本”,敢用真用,主动提供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创业干事的热情,努力使他们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
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坚持“以用为本”,必须遵循人才规律。
(1)遵循实践成才规律,实施育人和用人一体化政策。坚持人才学用一体化用人方针,育人要以用人为目的,按需设教,学用结合;用人要以育人为基础,用人所学,用人所长,这样才能解决学用脱节、学非所用的问题,提高人才开发的效能和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2)遵循人才成长最佳年龄律,实施用当其时方略。人才最佳年龄是指“人才创造的数量和质量进入高潮的年龄阶段”。青年人才,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创造力强。在了解青年人才的基础上,能够在人才成长成熟的最佳期及时提拔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让他们为党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工作。
(3)遵循扬长避短人才功能发挥规律,实施适才适位用人原则。所谓适才适位,就是指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且每个人的长处短处有时候是相对的,从这个角度看是长处,从那个角度看可能就成了短处。合理用人,就在于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才的专长和优势,根据人才个性特点安排任务,发挥长处,避开短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才专用、偏才偏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
(4)遵循人才不用退废律,实施养用结合原则。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包括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区别在于,人才资源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和再生性,人才资源受生命周期和知识不断更新变化的影响,如果长期不用,其能力便会倒退甚至荒废。同时,人才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通过人才的不断创造实践和培养过程实现其再生。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越来越多。反之不去开发不去使用,人才资源缩减甚至枯竭。因此青年人才要得到发展必须给予人才发展的空间,必须及时适时的使用人才。
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坚持“以用为本”,关键在于创新用人体制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破解人才“不适用”。注重了解青年人才的需求与期望, 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他们的培训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完善“师徒制”的人才培训管理,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这种人岗失调现象。
(2)创新人才选拔使用机制,破解人才“不被用”。要坚持德才原则,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坚持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优秀人才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和竞争的平台。规范选拔招聘的流程, 设计合理的岗位任职资格和职位说明书,通过职务分析和对人才的工作能力分析测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人才胜任能力模型, 提高人才适岗率。要以人与事的总量、结构、质量以及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人员使用效果等方面为基础,认真做好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的分析,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现人与岗位的动态匹配。革除陈旧落后的用人观念和做法,打破“唯身份”、“唯文凭”、“唯职称”、“唯资历”、“唯年龄”的五唯框框,打破封闭循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习惯势力,用人所长, 人尽其才, 避免出现人才浪费, 避免人才流失。
(3)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破解人才“不够用”。以用为本是人才流动依据,也是衡量其合理性的重要尺度。人才流动是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才合理流动可以促进人才结构的合理优化,减少人才积压、浪费,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能汇集智能资源、发挥智能优势,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4)建立动态有效的绩效管理、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激活人才。建立动态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以目标、业绩等关键指标为导向基础上,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类别、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奖惩办法,注重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变单纯的绩效考核为绩效管理。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合理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平均主义的问题,增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长期激励计划和短期激励计划、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满足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营造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之能工作愉快,释放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以用为本” 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进人才使用与评价体制,完善人才发现与选拔任用机制,任人唯贤,保证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林新奇 全细珍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