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密集推出了提振消费的举措,鼓励大众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对此,有的人不理解,既然要提振消费,为何还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有的人甚至认为,党政机关要带头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既曲解了过“紧日子”,也误读了“提振消费”,更没有看到《条例》背后的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不能“乱花钱”,更要“花好钱”。过“紧日子”的核心在于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杜绝铺张浪费。
与此同时,通过“紧”省下来的钱,可以精准滴灌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难题和发展短板上。例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消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让人们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力度,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能力;支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改善消费环境,畅通消费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紧”,换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效能的“宽”,是民生福祉的“增”。
其实,提振消费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并非此消彼长、相互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也是引导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而提振消费旨在激发经济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这与反对浪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倡导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与全面提振消费,是我们党在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作出的科学辩证的战略部署。只有把“省下来”的财力变成“投下去”的动力,把“花出去”的消费变成“跑起来”的增量,推动节约与消费同频共振,才能让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艺婷
编辑:黄瑞婷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