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开幕的2025湖南(长沙)跨境电商交易会,有关部门公布了这样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攀升至312.1亿元,同比增长18.36%。
这不是湖南跨境电商的突然增长,而是持久蓄力、厚积薄发的结果。据统计,近5年湖南全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大关。
湖南作为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省份,为何能画出跨境电商一路上扬的增长曲线?
如果要说湖南的跨境电子商务,就要从2018年说起。
2018年,正是贸易战“逆全球化”的开端。美国与欧洲各国调整税务规定,要求电商卖家纳税。与此同时,万国邮政联盟上调运价,跨境电商行业变数加大。
而在国内,跨境电商行业群雄逐鹿。经过2014年被业内人士称为“跨境进口电商元年”的发展,海内外电商巨头、创业公司、物流服务商、供应链分销商等纷纷入局,跑马圈地。
在地区层面,早在2015年3月,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就成为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而后,2016年1月,国务院又在苏州、上海、重庆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标志中国跨境电商正式纳入国家试验田项目。
2018年,对湖南跨境电商发展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但同时又是一个利好的年份。7月,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获批成立。客观地说,相较广东、浙江、山东等跨境电商发展较早的省份,湖南跨境电商发展起步较晚,而且,入局即面对“逆全球化”、行业门槛提升的“困难模式”。但正是在此复杂的局势下,湖南开启了跨境电商加速发展的“硬核突围”。
密码一:链上协同
起步虽晚,但步伐更坚。湖南依托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模式,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地方特色产业带的深度联动,形成双向赋能。
今年上半年,省商务厅牵头举办了产业带上跨境电商平台系列活动。组织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深入10个市州的县市、园区,累计培训服务超过1000家传统产业带企业“跨境出海”。目前,湖南已形成了长沙的医疗器械、汽车零配件,株洲的陶瓷,衡阳的钟表、服饰(牛仔服),邵阳的发制品,怀化的箱包,益阳的竹制品,常德的户外用品等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带。打造了一批享誉全球的“湘字号”品牌,带动全省产业带企业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持续增长,为湖南开放型经济持续注入新活力。
以长沙为例,医疗器械产业活力强劲。湘江新区集聚了32个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以三诺生物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多平台布局”成功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诺生物自2018年成立跨境电商部以来,在近7年的时间里,公司完成了从平台布局、海外仓建设到供应链整合的全链条升级。“伴随着湖南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步伐,我们公司在非洲、东南亚等地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三诺生物全球海外电商能力共享中心高级经理余柯介绍道。目前三诺生物产品在20多个非洲国家注册,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其中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孟加拉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据介绍,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公司总营收的41.98%。
密码二:数智驱动
AI选品配货、AI智能脚本、AI视频生成……“一键卖全球”的场景在湖南正逐步实现。今年以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加速重构湖南跨境电商全链条系统。
作为卖家的“智慧伙伴”,AI技术深度渗透全产业链。以位于岳阳市小龙城产业园的岳阳礼一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运用“独立站+全链路数字化”方式开展经营,自主研发BPS独立站,采用全自动定制系统,用户可在线设计礼品并一键下单至全球,有效提升50%的客单价,同时搭配阿里云服务平台,整合设计、生产、物流数据链,订单履约周期缩短至72小时。
技术不但对企业发展作用明显,数智驱动正影响着方方面面。岳阳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建设“四港联动”数字枢纽,推进空港、陆港、信息港、金融港协同发展,构建“5G+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通过建成县域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关税汇物流”数字化服务系统,实现全流程通关时效压缩40%。
邵阳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信用+跨境电商”应用场景,构建跨境电商信用数据库,对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加强商务、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间数据共享,推动企业诚信经营,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跨境电商市场环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今年5月,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产业园在郴州揭牌。郴州搭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东风,以数字贸易为驱动,通过跨境电商建设打造“品质郴州”对非数字贸易平台,引导76家企业入驻数字贸易平台,上架了241款产品。
株洲则通过整合商务、海关、税务等政府数据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标准化、全流程”服务平台,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企业“起步难”“经营难”“退税难”等痛点。
密码三:生态共建
“不管客商外商,来了湖南就是湘商;无论国企民企,扎根湖南就是湘企。”湖南深知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对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性。在本届跨交会上,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向广大企业家发出了热忱的邀请,欢迎大家来湘创业。
“回到湖南是一个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选择。”长沙亦诺晴电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良琼介绍。2018年,公司团队经过慎重考虑,把公司的核心业务从深圳转移到了长沙。段良琼认为,湖南政策支持给力、宜居属性突出、发展潜力可观,“已经切实地感受到了在湖南扎根发展的好处。”该公司2024年在湖南跨境电商出口额突破2600余万元,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园区建设方面,湖南放大园区效能,破解中小微企业出海难题。长沙中电软件园作为湖南省首家且目前唯一的省级引领型跨境电商产业园,深耕产业生态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搭建“三库两池一平台”产业服务体系,强化政企、企企对接,提升产业凝聚力与影响力,精准招商与培育并举,长沙中电软件园已形成跨境电商企业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目前,园区龙头引领效应凸显,已集聚安克创新、美迈科技、肆玖科技等3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其中,龙头企业安克创新2024年营收达247.1亿元,同比增长41.14%,有力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电商孵化方面,省级跨境电商孵化中心——万橙跨境电商孵化中心的负责人认为,长沙近几年跨境电商生态发展非常迅速,普遍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和优质产品,学习和转型的意愿也十分强烈。“孵化中心可为出海企业搭建完备且闭环的跨境电商平台、关务、物流、支付、税务、金融、结汇等一站式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资质办理、境外品牌注册、开店、选品分析以及跨境电商相关政策普及和培训综合服务方案。帮助企业平均缩短30%的入市周期。”
在人才建设方面,湖南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协会等多方资源,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专项培训+微专业+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这种开放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湖南工商大学唐红涛教授介绍说,湖南工商大学每年培养培训各类跨境电商人才千人以上。“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廖茁成介绍,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充分利用企业家优势,通过设立湖南省跨境电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站,依托“长株潭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
从2018年中国(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时的“蹒跚出海”,到如今突破两位数增长的“驶向深海”,湖南跨境电商离不开链上协同、数智驱动、生态共建这3组“突围密码”。随着中非贸易纽带的拉紧、全链条服务的升级,湖南跨境电商的未来注定是星辰大海。
记者手记:
湖南跨境电商何以逆势上扬
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今年的外贸形势愈发复杂严峻。湖南,作为地处内陆的省份,在传统外贸遇冷的阴霾下,跨境电商却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近年来,湖南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成绩斐然。为了弄清这其中原委,我采访了政府、园区、产业孵化中心、商协会等多个相关部门,并且在跨交会上与多位参展商进行了交流。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向我分享了企业从“不敢出海”到“主动闯海”,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海外精准布局的发展历程。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经营者们比黄金更宝贵的信心,以及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奋进精神。
目前,湖南已拥有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郴州、邵阳等7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构建起“一核引领、多极支撑、全域联动”的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的良好态势。
湖南将制造与全球消费紧紧“湘”链,在全球贸易的蓝海中行稳致远。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佟秋月
编辑:黄瑞婷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