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弘扬红色家风 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红网 作者:郭高平 编辑:朱婷劼 2025-02-17 11:54:13
时刻新闻
—分享—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要在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养成创新精神、锤炼纪律作风上下功夫。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信仰、道德风貌、思想精髓的真实写照。红色家风因其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持久的精神感召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因而对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有助于培育和涵养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清廉作风,能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之势。

弘扬红色家风,点亮时代新人的信仰灯塔。理想信念犹如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红色家风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许许多多的红色家风故事都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对青少年正确理想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传承红色家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奠定基石。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地区40多年,始终坚守三尺讲台,坚守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信念,2008年建校以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从目睹贫困女生辍学悲剧到心中萌生“让大山女孩有书读”的梦想,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校长拖着身患多种疾病的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倾力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弘扬红色家风,厚植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国同构、爱国爱家的优良传统,正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红色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连接纽带,一个个鲜活的经典家风故事深刻诠释了爱国与爱家的有机统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休戚与共。弘扬红色家风,有利于广大青少年把个人梦融入到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面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核垄断大国的核威慑,为了改变受人欺凌和宰割的弱国地位,自觉担负起强国建设使命任务,毅然响应党中央号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矢志不渝实现自己的科技强国梦。为了恪守对组织的保密承诺,他与父母、兄弟姐妹一别就是30年,期间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未曾向组织提出休假申请,默默无闻、隐姓埋名献身核潜艇事业。直到1987年,其母亲看到有关黄旭华的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才知道这位“不孝子”原来是为了发展国家核潜艇事业才“抛家弃母”的,并劝说其他子女们要理解“三哥(黄旭华在家中排行老三)的事”,黄旭华知晓后潸然泪下。

弘扬红色家风,激发时代新人的创新活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唯有坚定不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活跃因素,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更加广阔的未来。身教胜于言传,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黄大年、黄旭华等一大批科学家在治学、齐家、修身、报国方面的先进事迹,散发着超越时代的精神光芒。1960年春,为了突破原子弹关键技术,邓稼先开始寻找一个任何国家都对它保密的关键参数。为了验证一位苏联专家曾随口说出的一个数值,邓稼先等人费时近一年,进行了9次大型运算。经过进一步的验证表明:邓稼先他们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而苏联专家所说的数据则是错的。进入新时代,面对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不断提升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弘扬红色家风,涵养时代新人的清廉作风。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作为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但由于社会阅历不足,青少年也容易被利益诱惑、人情世故蒙蔽。因此,必须加强清廉建设,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防微杜渐,抓早抓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怠,国不以规矩则乱”。红色家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精华,是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宝贵教育资源。毛泽东教育后代“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定下“十条家规”,雷锋同志深刻阐释过“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先进人物给我们留下的红色家风,凝聚成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让家族人才辈出,更给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标杆,不断感召人向上向善。

(本文作者系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郭高平

来源:红网

作者:郭高平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646946/51/147074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