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党员、干部的家风家教不仅关系一个家庭,更关系党风、政风、民风。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家风关乎国事。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正所谓“国之本在家”“正家而天下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所以,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在家庭内部凝聚起“最是清风传家远”的共识,以严以修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给家庭成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工作,管好自己和家人,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家风连着作风。家庭既是生活之所,也是修身之地。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事业发展的根基,家风出了问题就如大厦之将倾,绝非块砖片瓦破损,而是地基不牢、主体不稳。老一辈革命家就非常注重正家风、严家教,将其视为强党性、纯品性的大事。现如今,有些党员、干部提拔后不仅弹冠相庆、广而告之,更是“一人掌权、全家用权”,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有的甚至大搞“家族式”腐败,将原本美好的“全家福”演变成“全家腐”,最终导致“全家覆”。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要求,纵观“全家腐”“夫妻店”“父子兵”等典型案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将家风这个涵养作风的“源头活水”变成“一潭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作风建设范畴,以党内法规形式予以制度化。《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的处分规定。所以,党员、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划清公与私的界线,力戒封妻荫子的思想糟粕,杜绝迁就袒护的溺爱之情,鼓励和帮助配偶、子女成为“廉内助”。同时,作为党员、干部的家属,也要认识到,关心和爱护干部不仅仅是党组织的事,也是每个干部家庭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从“单位大院”延伸到“家庭后院”,看好“自家人”、守好“自家门”,常念“紧箍咒”、把严“廉政关”,当好家庭的“纪委书记”,共同筑牢拒腐防变的家风“防火墙”。
家风重在培育。家庭需要经营,家风重在培育。要共同学习提高。作为党员、干部的家属,要学习一些政治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掌握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学习一点法律和纪律常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拉近家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增加更多共同语言,更能在关键时候“敲敲边鼓”“扯扯袖子”。要互相理解支持。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也会因工作繁忙,难免顾不上照顾家庭,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家人们的理解、支持和宽容,家人的一句关心话、暖心话,都会让党员、干部倍感温暖、倍受鼓舞,为干好事业增添动力。要保持平和心态。当下,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确实存在很大差异,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诱惑,对此,要用“知足常乐”的平常心来对待权力、金钱、名利、待遇,乐于平淡、不慕奢华,常思满足、常怀感恩,少想“我们还缺什么”,多想“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做到不明之物不收、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法之事不干。
家风,传承着精神,涵养着德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党员、干部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抓好家风建设,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抵制特权的防护网,自觉在家风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共筑防腐线,共树清廉风,共守幸福门。
(作者系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衡阳分公司纪委书记 鄢明民)
来源:红网
作者:鄢明民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