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着总书记足迹|铸好红色魂,看百年一师如何立德树人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陈纲 2024-04-15 13:49:52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0415111333.jpg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长沙报道

橘子洲头,妙高峰下,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之誉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春风中矗立。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这里,参观青年毛泽东主题展览,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并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鼓励教师当好大先生,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4月11日,走进这座百年师范,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深深感到,处处可见的红色印记,让这座“千年学府”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光芒;立德树人的春风,在湘江两岸已然浩荡。

微信图片_20240415110324.jpg

全国各地来这里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的人络绎不绝。

红色优势

湖南一师是个怎样的学校?

向前追溯千年,公元1161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于长沙创办城南书院,并在于居家论道、著书立说、会友讲学,是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前身。

向前追溯百年,1903年,城南书院改为湖南师范馆,开始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起,学校数易其名,但在“湖南公立”“湖南省立”“湖南省”和“湖南”的前缀与“学校”“学院”的后缀下,“第一”二字一直都在。

“也正是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何叔衡等,名师大家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田汉、萧三、李达等都曾留下求学或工作的身影,青年毛泽东亦曾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自豪地介绍道。

记者算了一下,参加中共一大的13人里,湖南一师走出了3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革命斗争中,有从湖南一师走出的280多名革命家和烈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正是这一切,铸就了湖南一师的红色基因。

当年回忆起母校时,毛泽东曾深情地说道:“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1950年,他更是亲笔为母校题写了“第一师范”的校名,并题写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

城南校区,有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大礼堂、城南古井、君子亭、阅报室、附小主事室和工人夜学等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学习、工作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十多处纪念点,成为师生们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科书。

东方红校区,怀中楼、润寰楼、特立楼,润之广场、东方红广场,弼时路、维汉路等红色地标、红色元素,建构起熏陶红色师魂的精神磁场。

湖南一师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欧阳斐给记者介绍这些时,曾深情地说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革命的故事。

这一切,都让“红色”成为湖南一师最鲜亮的底色,让红色校史成为湖南一师最生动的教材,让红色传统成为湖南一师最强大的育人基因。

微信图片_20240415111720.jpg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介绍一师红色历史。

红色育人

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总书记说,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这让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如是说。

湖南一师努力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深入开展红色场馆育人、红色课程育人、红色学术育人,取得积极成效。

红色场馆育人方面,学校依托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建立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作为宣传青年毛泽东光辉业绩的专题性纪念馆。纪念馆坚持传史育人,结合旧址开展实践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厚植师生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微信图片_20240415114113.jpg

同学们在阅读红色书籍。

红色课程育人方面,学校开发了第一批12门校本红色课程,如《第一师范与中国共产党创建》《一师教育与一师先生》《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等,以加强一师红色校史教育;同时将红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如将文化自信培植、家国情怀熏陶、科学精神培育、万物和谐共生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

红色学术育人方面,学校及教师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思政课”内容创新视角下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及征编研究》等红色思政课题,出版《湖南第一师范早期学生群体研究》等立德树人著作,发表《红校史育“大先生”:新时代红色师魂培育的创新实践》等相关论文,发挥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湖南省传承红色基因研究基地等育人平台的功能。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红色的底蕴,赓贯着红色的血脉,也不断铸造着师魂底色,成为湖南一师师生新时代砥砺奋进的蓬勃动力。

微信图片_20240415110302.jpg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接受媒体采访。

红色铸魂

培养更多的“大先生”“大工匠”“实干家”,培养更多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湖南一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南一师深入推进思政课创新改革,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广大学子在“大思政”教育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本领、成就出彩人生。

校园内的众多红色纪念地、纪念馆,也成为开展思政课的绝佳场地。湖南一师“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表示,虽然时代不同,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培养报国之才、强国之才,一直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作为红色场馆的教师,我们要摸清红色家底,盘活红色资源,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学校还将“读有字之书”与“读无字之书”相结合,每年组织10余支队伍“追寻伟人足迹,重走游学路”,让学生继承伟人精神,铸造红色底色。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周,都要集体观看《恰同学少年》,让新生们在体验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意气风发爱情豪情的同时,树立自觉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雄心壮志。

文艺作品也成为赓续红色血脉、铸造师魂底色的重要手段。曾获得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舞蹈《八班教室》,取材于湖南第一师范旧址第八班教室,由师生们自己编演,精彩诠释了湖南一师精神。这也是自1998年“荷花奖”举办以来湖南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学校培养大批献身乡村教育的大国良师。近五年,一师师范生毕业 1.5 万人,从教率86.6%;公费师范生毕业 1.1 万人(占全省近 40%),乡村从教率达91.4%。

涌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故事育人典型麻小娟等师德典范。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考研录取率超25%。他们扎根基层,用大爱与智慧,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人生路。

但在一师人看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对于未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说:“遵循总书记的教导,我们已经启动‘润之英才’卓越教师班,并以此为引领,延伸举办‘润之卓越’工程师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班,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电子信息相关学科为支撑,推进交叉融合,做强教师教育品牌,培养更多大先生,造就更多栋梁材。”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646848/59/137314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