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来源:红网 作者:徐戈 编辑:丁洵 2023-10-27 16:19:33
时刻新闻
—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理应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育人工作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多方面教育引导,强化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一是抓好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高校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勤学、修身、明辨、笃实,从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知识学习、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使命担当等方面教育引导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是抓好关键环节。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种场合都能感知和领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抓好关键队伍。“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师在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肩负着神圣使命。尤其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年轻一代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与党同心同德的教师队伍,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以自己的高尚师德和点滴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成长成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不断砥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成长发展历程紧密结合,才能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和生活规范,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

一是注重全方位贯穿。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过程中,高校要坚持全方位贯穿落实,深入开展“三全育人”,面向全体师生实现全覆盖,真正体现贴近性、对象化,不断提高教育、引导和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发挥好身边先进典型对青年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广大青年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二是注重深层次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高校要加快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大力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善于利用学校、社会“两种资源”,重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作用,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在机关、企业、农村、社区等建立实习基地,以及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取得“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是注重多载体实践。只有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高校要通过载体和方式的创新,可以让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感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感召力。比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寻找“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选树优秀典型、举办践行核心价值观现场会等,通过墙体绘画、图片展览、主题班会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良好氛围,使之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熏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推动文明进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为我们立足新时代持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培育和践行更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是价值观的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高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重点做好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传承接续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基因,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是充分发挥校史文化沁润作用。校史文化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校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以文化人作用,结合各个学校办学治校的实际,通过挖掘校徽、校史、校训、校歌等文化内涵,在融会贯通,落细、落小、落实和传承创新上下功夫,努力通过对校史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凝练、传承、发展与创新,大力开展开学季、毕业季、嘉奖季等重要校园活动,使校史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更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规规章、公共政策、校园治理之中,使之转化为刚性约束。新时代以来,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导向更为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有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是融入国家法治体系。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是融入公共政策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价的价值导向,确保公共政策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反映人民共同价值追求。价值观优势可以巩固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能够起到凝聚价值共识、协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团结的重要功能。例如,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内化为居民群众的道德情感,外化为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是融入校园治理体系。高校要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宣传教育中,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融入治校政策、校纪校规、学生守则、班级公约、寝室规章等制度建设中,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与责任担当,不断增强运用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委员、湖南工商大学 徐戈)

来源:红网

作者:徐戈

编辑:丁洵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646754/61/132089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