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医共体建设路径探析——以醴陵市二医院医共体建设为例

来源:红网 作者:巫飞虹 编辑:陈珏 2022-06-16 15:33:26
时刻新闻
—分享—

基层医共体建设是医疗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醴陵市二医院是医共体建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该院先后与王坊卫生院、富里卫生院、李畋镇卫生院结成紧密型医共体,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2019年,医院业务再次破亿创新高,KPI在全省乡镇卫生院排名第二。醴陵市二医院在基层医共体建设上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经验与做法

(一)党建引领,统一管理,厚植党建根基。把强党建作为第一责任。坚持党委统领,把抓好四个院区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通过党建活动促业务发展,努力把各个分院党支部打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干部锤炼得更加有为。经常深入各分院、掌握一手资料,努力在“上情”和“下情”之间寻找契合点,破解卫生院协同发展难题。由总院派谴优秀党员干部下到各分院,帮助分院在党建、扶贫及公卫工作中不断进步,拓展了不孕不育与生殖健康中心、血液透析、新生儿科、糖尿病专科、钬激光微创疗法等新业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卫生院发展的实际成效。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制定章程。成立医院理事会,制订医共体章程,规范和明确总院与分院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权力运行规则和内部治理,有效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二是健全机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统管3家分院,充分放活人事、分配、经营、及财务自主权。院长办公会每月月中、月末两次听取下级医院业务情况汇报,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三是用活人才。争取卫健局支持下,将下级医院人事编制全部调入总院管理。3家分院临床综合科由总院对口内科统一托管,在总院补充下派人员的基础上,所有的人员分批到总院进修,一年内实现轮训全覆盖。四是畅通转诊。建立医共体双向转诊机制,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总院将术后恢复期患者、急性病恢复期患者和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分院接受治疗和康复,逐步实现小病到分院进行首诊、疑难杂症到总院进一步治疗的服务模式。

(三)严格标准,规范考核,提高工作效能。一是统一业务管理。总院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培训及考试,聘请省级专家来院坐诊、手术、查房及授课。二是统一财务管理。总院直管分院财务,各分院报账员每月底上报分院运行情况,由总院财务科统一出具财务报表。三是统一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考核方案,设定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等考核指标,每月定期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四是统一药械管理。成立分院设备、物资采购和基建工程领导小组,由总院院长、分管物资设备和后勤副院长组成,统一审批分院物资、设备采购及基建工程。

(四)优化服务,提升水平,确保群众满意。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中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打通了总院与分院信息共享的难题,总院和分院的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节省检查费用,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二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争取省中医附一支持,成功加入“湘中医”医疗联盟,打造张涤名医工作室,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真正享受到了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惠及群众5000余人。王坊镇卫生院加快中医发展,中医药服务收入从2016年的8.2%提高到2019年的43.2%。

二、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醴陵市二医院医共体建设开创了片区医疗服务醴陵模式,推动KPI进入全省第二,建成全省首家乡镇二级综合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等荣誉。具体表现在:一是老百姓得实惠。2019年,医共体内转诊率占全市的35.7%,本地就诊率高达95.1%,群众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二、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广大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8.5%。二是医生有激情。2019年,总院和分院医务人员工资分别达到9.6万元和8.1万元,医务人员薪酬水平逐年提高,工作热情明显高涨。三是管理更规范。实行同质化管理,医共体内院感、医疗安全、质量、医德医风明显提升,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得到有效控制,药占比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四是医院得发展。三家医院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有效减轻了辖区内群众的就医负担。例如,富里卫生院加入紧密型医共体后,2019年总收入同比增长58.4%,公卫排名由原来的17名提升至第7名。

(二)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一是医疗资源整合度不高。目前,医共体政策落实主要体现在业务整合层面,虽形成了一定的合力,但在财政保障、医保政策、医疗服务价格和人事编制等方面还缺乏协同性,导致资源整合的控制力不强;二是利益分配联动度不高。医联体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重数量轻质量,“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意识不强,还存在“联而不通”,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存在。医共体统筹优化绩效考核、利益分配及资金配置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三是分级诊疗承载度不高。由于分级诊疗相关的支付方式还不够健全,引导病人向基层医院转移、在县域就医问诊的力度较弱。医疗费用总额控制框架下,因基层医保预算额度相对较低,影响基层医院增加病人诊治的动力和牵头医院资源引向基层的积极性;医保政策无论是报销比例还是费用结算没有给予乡镇卫生院较大的倾斜,导致客观上存在患者“逆向流动”的现象;四是信息建设共享度不高。医共体牵头医院与组成单位之间的信息化水平不齐、建设规范不一、内部数据无法集成,围绕病人开展持续性诊疗业务为核心线的二线相互驱动的内部信息系统体系亟待健全。同时医共体与卫生经办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的外部信息系统也未能互联互通,导致长期整合连续的诊疗业务都没有有力的内部信息系统平台支持。

三、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工作合力。医共体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意识,不能让某一家单位单打独斗。医疗保障部门要适时调整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建议政府机构编制部按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两种事业类型分类核定医共体编制,并根据承载能力适当增加编制总量;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经费保障的力度;人社部门不断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薪酬、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落实医共体内部人事分配自主权;卫健部门压实医共体成员单位责任,充分发挥医共体自主经营的优势,建立健全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财政投入和医院领导的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

(二)强化内部协作。要着眼于把医共体建设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研究建立促进医共体内医疗合作更紧密的有效机制,探索从输血式联合到造血式联合,让牵头医院从“让我做”转变到“我要做”。畅通医共体医药联通渠道,扩大基层用药目录,追加用药品种,努力打通制约医共体发展的通道。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利益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医共体医保费用包干支付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疗费用的制约作用。四要加大对上及内外协调力度,按照有关政策,调整市、区级以及异地医院差别化医保补偿比例。优化配置医联体内的大型医疗设备,统筹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设施设备使用或相关诊疗服务,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发展智慧医疗。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智慧医疗,推动基层数字医疗发展。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对现代管理模式、方法和观念的重大变革,必须要领导重视才能有效落地。醴陵市市委、市政府及卫健局高度重视,总投入1000万建设用于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应尽快完善健康信息子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打通医院与基本公卫信息系统的桥梁,真正实现全域内信息时实共享。

(四)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医共体的优势,以及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充分了解医共体内医院的专科特色、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国家和地方相关医疗政策和医院制度的宣传,特别是医保资金报销政策和分级诊疗制度等,让群众有序就医,享受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足不出户市就能得到最优的医疗服务。转变村级卫生室职能,由“看小病”向“防未病”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村医在宣传健康知识、引导群众正确有序就医方面的作用,努力域内转诊率和就诊率。

(作者系醴陵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巫飞虹)

来源:红网

作者:巫飞虹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22/06/16/1139581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