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给洪灾后的河南籍大学生进行心理“减灾”

来源:红网 作者:李啸川 编辑:莫夏倩 2021-07-29 16:22:54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深入推进心理育人,提升立德树人实效,是新时代赋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目前,河南籍大学生在经历了洪灾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后,很容易进入心理应激状态。建立心理援助工作体系,搭建一体化的育人队伍,发挥朋辈心理服务机制,是高校深入推进心理育人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学生在受到一些消极信息或外界刺激影响后,比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危机。在洪灾事件中,大学生因缺乏心理准备和社会经验,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失眠等应激反应。如果没有心理干预和疏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引发心理危机事件。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须自觉担当“育新人”时代使命。在全民齐心抗击洪灾的良好社会氛围下,高校如何有效地对河南籍大学生予以支持、如何确保河南籍大学生心理保持良好状态、如何帮助河南籍大学生进行心理“减灾”等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创新机制,建立心理援助工作体系。将心理援助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迅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援助工作队伍,重点开展对河南籍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河南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迅速反应机制。健全学生河南籍大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上报、评估、处理和转介等制度,完善学校—系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加强学工处、院团委、安全保卫处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新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全员参与,搭建一体化的育人队伍。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深入推进心理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使命,要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合力。高校可组建心理专业团队,针对河南籍大学生制作心理援助指南,开设“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推送心理调节知识、搭建线上心理咨询室,为广大河南籍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思政课教师以爱党爱国为主题,利用易班优课平台开设“抗洪救灾英雄事迹”课堂,弘扬正能量,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辅导员要与河南籍大学生每日保持联络,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困惑,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心理健康教育类的专项课题,对洪灾后河南籍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等开展深入的研究,从而能更专业地指导洪灾后的心理援助实践。

加强指导,发挥朋辈心理服务机制。高校发挥朋辈心理服务机制主要依靠学生干部群体,包括校心理协会、系部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寝室长等学生干部群体力量。开通朋辈心理援助在线服务,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筛查问题严重同学,进行心理转介工作;加强班级同学心理互助功能,以班级为单位用视频直播软件开展心理课堂。筛查重点问题学生及河南籍较严重区域的学生,建立一对一的结对互助,提供积极的心理帮助。依托心理协会与其他学生社团,开展抗洪心理特色活动,如“我是心理卫士”主题征文活动、“我为抗洪做贡献”先进事迹展播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大学生暑假生活,真正缓解学生洪灾期间的紧张、恐惧等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性的作用,高校应重视河南籍受灾学生心理援助的切实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坚强品格的塑造。

(作者单位: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李啸川

编辑:莫夏倩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21/07/29/97168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