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党对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
河北省委网信办 李长斗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主通道。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面对网络舆情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只有重视它,管理它,掌控它,否则就会丧失主动权、丧失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这是中央对网上舆论工作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与时俱进和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党对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是互联网宣传管理战线做好工作的根本保障,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下面本人结合一些前辈的真知灼见和工作实际,谈三点粗浅的体会和建议,不足之处望斧正。
一、舆情监管是互联网工作的重中之重
1、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敏锐度,主动适应网络舆情的新特性。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刻认识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现在是人人都有了一个“麦克风”,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情的放大器,大众民意的集散地,舆论监督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应对网络舆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旦网络舆情应对不当,就会损害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形象。坚持日常舆情监控,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对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才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为我党事业各项工作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所以,必须努力做到宣传工作着力点与新闻媒体聚焦点相统一,宣传政策主张与通达社情民意相一致,弘扬社会正气与加强舆论监督相结合。
2、进一步准确把握大局大势,主动提高网络舆情的针对性。要跟踪热点,找准难点,准确把握每个时期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大势,通过对舆情监管引导,展示工作成果;着力挖掘有深度、有分析、有研判的信息,为工作的加强与改进、创新与发展提供服务。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单位一把手必须突出思想建设,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把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摆到与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维稳工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网络舆情工作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通过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提高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度。
3、进一步提高分析研判能力,主动掌控网络舆情的主导性。在应对网络舆情上,重在加强引导。很多网络舆情,只要正确引导,就会得到多数网民的认同。积极把网上舆情引导到网下处理,多渠道引导舆情,针对网民的意见,向社会和群众广泛进行宣传工作。做到“围绕大局、把握大势、关注大事”,为科学决策和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舆情分析研判。运用辩证、逻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群体性、阶段性、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增强“转方式”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互联网重要舆情信息预警联动机制和重点舆情地区、重点部门的网络舆情直报机制,协调应对、妥善处置网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占领舆论高地,提高防风险能力,完善滋养社会水平,把赢得网民支持、夺得民众厚爱做为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网络舆论意识是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1、部分领导干部现代舆论意识不强。现在少数地方、部门一把手仍习惯于传统思维和经验,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网络舆论潜在引导力量,不会甚至不屑于通过互联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还错误的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不理不睬,“只要不出事,肯定不管事”。遇到重大舆情主要体现为:一是“盲目失语”。在网络舆论面前保持沉默,不否认也不承认,这种“不闻、不问、不说”的“三不”态度最终会对政府部门形象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二是“避重就轻”。有的地方出于种种原因,用应对传统媒体的思维和方式,不顾事实一味进行辟谣和否认,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又无法自圆其说,最终导致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三是“随意应付”。部分地方针对网友的疑问,不负责任地打擦边球,随意处置,不愿认真负责地做好处理。
2、部分地方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完善。多年来,有些地方在舆论引导中,习惯沿用行政管理的引导方式,但在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代,层出不穷的网络舆情已经证明,这些旧的引导机制已不能满足解决问题需要。尤其是在防控体系上还很薄弱,有问题,一删了事,掩耳盗铃。当今已经进入“社会化网络”的新时代,我们有些部门还不很适应这个新变化,虽然针对网络舆情设置了一些相关单位去应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还非常弱。必要的舆情预测和评估体系薄弱,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严重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网民诉求。
3、部分党委政府互联网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目前地方政府的互联网管理体制不顺畅,权责不明,管理缺位,有的几十万人县区,连一两个专职网络管理人员编制都批不下来,好多市县网信部门就一两个人,有的甚至就挂个牌子。在舆情引导过程中经常存在着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现象,也存在着多头管理,谁都在管,又都管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互联网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上网络舆情意识观念淡薄,有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缺乏舆情意识和大局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有的一些单位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在舆情来临之时不知所措,自乱阵脚,既不报告也不处置,错过了最佳时机,酿成重大舆情危机。防控意识还停留在部分领导对舆情的认知敏感程度上,缺乏舆情应对的大氛围。一些负面的新闻发生后,个别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于各种顾虑没有没有养成,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新闻说清真相的习惯,有些同志首先想到的是不要跑风漏气。这种主动公开思维习惯的缺失,使得有些单位和部门在应对问题的时候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我们唯有通过高度关注网络舆情,不断强化网络问政,加快推进主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畅通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舆情监控引导机制,及时、认真回应网民关切,才能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互联网建设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1、党委政府要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形式,把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进程,让谣言止于公开。二是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和网评疏导机制。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开正面客观地说明事实,同时,又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对民众情绪进行疏导,智慧地讲真话,不说套话、假话,主动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尽最大力量培育完善网评队伍,关键时刻说得准说得赢。三是建立虚假信息惩处机制。利用法律对制造谣言和扰乱网络秩序的恶意行为予以最快最严打击。最好在我们网信系统建立自己网络执法队伍,以防遇到突发违法舆情事件,在处置上受制于人,影响大局。
2、相关单位部门要合力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发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真正共同负责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指导和管理,互联网和网站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应对等工作。尤其在编制、资金、政策上真正落实到位,而不是网信办唱独角戏。同时,建立健全网信队伍互动机制,定期施行中央与地方网信办人员轮岗挂职任职机制,将队伍建设与舆情处置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异口同声;二是明确职责。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尽量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的发生,搞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创新体制。尝试网信系统部分地区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垂直管理,从而进一步掌控互联网发展、管理、宣传、引导、监控、处置等工作主动权。3、地方党委政府要科学引导网络舆情。一是发挥体制优势理性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优势和宣传部门媒体优势,正确地引导舆论,营造网上主流舆论话语权。二是真正形成可管可控的一张网。探索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监控处置共享平台,从中央垂直到县乡。求同存异,建立网上统一战线,在论坛、社区、博客、QQ群等载体中广泛争取支持者,使舆论向理性、可控的方向发展,真正形成可管可控的一张网。三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和麻烦的良药,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政策、人力、财力上扶持政府网站和新媒体建设,扩大主流网站在网民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能对本地网络舆论起主导作用的权威网站;同时,加强部长、省长、市长、县长信箱、在线访谈、留言板等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互动栏目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将网上施政和沟通作为了解民情、采集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真诚客观及时回应网民诉求,使党委政府网站成为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真情交流、贴心沟通的桥梁,用坚实的一砖一瓦,构筑起国家网络安全的坚固长城,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李长斗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