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汝城要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做活“景区、园区、城区”三篇文章,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坚持生态立县,做活景区文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继续抓好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管护、生态景观提质、补植补造和重点区域绿化等五大项目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放大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培育绿色产业,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实现绿色崛起。突出温泉养生特色,着力把热水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温泉小镇。重点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热水温泉旅游度假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文化产业园等核心景区建设,实施理学文化休闲观光走廊、森林温泉景观步道、温泉管网工程、暖水凉滩旅游码头等景区景点联动工程。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扩大旅游接待容量,积极缓解部分景区“一房难求、一票难求”的火热景象。加大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东西边山原始次森林保护区、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申报力度,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打响“理学古镇,温泉汝城”旅游品牌。
坚持产业强县,做活园区文章。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围绕“一区多园”布局,全面推进三星工业园、农产品科技园、土桥商贸物流园、旅游产品加工园、马桥现代建材园建设,努力打造“百亿园区”。抓好三星工业园园区路网、污水处理厂、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农产品科技园发展框架,高起点引进入园企业,打造集加工、贮存、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以园区为平台,大力招商选资。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等领域突破,努力引进培育一批环保排放达标、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产业层次高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园区为载体,深化简政放权。赋予园区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激发园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以园区为基地,推进创新创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努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积极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引才引智引资工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创新力度,把园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坚持文化兴县,做活城区文章。目前,汝城中心城区人口突破10万人,小城镇人口加速聚集,城镇化率每年以2个以上百分点快速提升,已进入新型城镇化加速期,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抢抓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机遇,从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理学文化、神农文化、古祠堂文化、红色文化等品牌发扬光大,打造中华理学第一镇。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加强古祠堂、古民居等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精心打造金山、土桥、外沙、石泉、先锋、沙洲等历史文化名村,开办古祠堂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展览馆、汝城会议纪念馆等展示场所。弘扬“崇理尚德、玉汝于成”的汝城精神,办好“理学名城,一流教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城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辐射的最美城乡形态。县城建设的重点从扩容转向提质,从“布局”转向“填空”,盘活土地资源,植入精品项目。加快职业教育城、城南体育馆、福利中心、人民医院创二甲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理学文化进校园”、“濂溪风”、全民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系汝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陈向华)
来源:红网
作者:陈向华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