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施“三个一”工程 打造绥宁特色文化品牌

来源:红网 作者:肖菊荣 编辑:闵美颖 2014-12-03 15:09:03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旅游业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旅游业与文化的关联度、协同性日益增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是世界各地成功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大支撑。近年来,绥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县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这两种在当今社会尤显珍贵、极具商业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资源,把积极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不斐的成绩;另一方面,努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成功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叫得响,甚至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绥宁侗寨等等。
  
  尽管如此,绥宁文化自身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绥宁文化地理标识不明显。绥宁众多的地域文化资源,缺乏主题提炼,缺少特色包装,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正待开发阶段,其所蕴藏的能量基本没有释放出来,有的甚至呈逐渐淡化、消亡的趋势。种种状况,导致我们的地域文化特色不鲜明,地域文化元素欠缺,没有形成文化地理标识,使得绥宁文化整体形象定位模糊。二是已挖掘的文化项目整理、研究不到位,内容空洞,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例如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重大民族文化旅游活动,她的人气、凝聚力及影响力还是有待培育的,这其中固然受多种因素制约,诸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旅游包装、营销、策划短腿等等,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活动缺乏核心内容。三是文化人才严重缺乏,文化研究力量明显不够。文化人才缺乏是阻碍绥宁地域文化发展的致命因素。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推进绥宁地域特色文化的发掘、整合、提升,将绥宁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围绕这一目标,我认为接下来要全力实施“三个一”工程。
  
  一、把握一条主线,将巫傩文化作为绥宁地域特色文化的地理标识来打造。绥宁史属荆楚之地,位于“楚之边极”,自屈原“溯湘沅、逐洞庭”开始,绥宁就倍受荆楚文化的熏陶,而荆楚文化的核心就是巫傩文化。因此,绥宁地域文化的根基是巫傩文化,特色也是巫傩文化,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具有绥宁本土特色的各民族文化,内核是中国南方非常有代表性的巫傩文化。我们一定要打好林河这个品牌,将他的研究成果发扬光大,把绥宁打造成中国巫傩文化之乡,将绥宁多姿多彩、星星点点的民族民间文化通过巫傩文化这条主线串起来,使民族民间文化贴上巫傩文化绚丽的标签。
  
  二、组建一支致力于巫傩文化研究和传承的专业队伍,增强全县的文化研究能力。一方面,组建研究队伍,成立绥宁巫傩文化研究会,可以挂靠宝鼎文化中心。在这项工作中,不仅要整合和利用好县内现有民间的、文艺的、社科的多种人才,还要不拘一格选拔用活具有创作潜力的奇才和怪才。另一方面,花大力气培养一批巫傩文化项目传承人。通过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对绥宁巫傩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加强同高层次专家、学者的联系,加强与相关高等院校的学术合作,努力扩大绥宁文化的影响。目前,县宝鼎文化中心准备整理、推出《巫傩绥宁》丛书,这是宝鼎人对绥宁文化的执着,但我认为很有必要将这种社会自发行为上升到县域战略层次,县委县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
  
  三、建设一批地域文化标志性工程,营造浓厚的巫傩文化氛围。地域文化标志性工程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浓缩的地域性、高度的个性化和无可替代的唯一性,反映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古老而又富有生命野性活力的文化信息,这对巫傩特色文化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开发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方面的工作要做到三个层面。一是重点村寨要根据自身特点,恢复建设一批巫傩文化展示和传承工程。二是特色乡镇要抓住全县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机遇,在建设过程中融入巫傩文化元素,使自身成为巫傩文化展示的重要基地。三是县城建设要突出巫傩文化特色。
  
  (作者系湖南省绥宁县文广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来源:红网

作者:肖菊荣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c.rednet.cn/content/2014/12/03/45515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