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上来理解讲话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潘征 编辑:闵美颖 2013-12-16 14:17:50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兴党为民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全球视野看问题

  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是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刻洞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把我国发展的方位判断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中去分析,从战略高度提出创新性的理念思路和政策措施,体现了对世界大势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

  准确审视国际发展大势。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政治环境极为错综复杂。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到底过没过时?我国该如何应对?我国国家战略目标和选择该做何调整?解答这些问题,正确的战略思维必不可少,这是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的大背景。针对种种错误或模糊的认识,总书记强调了“三个没有变”,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这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这些重要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准确把握,对国际大环境、大格局、大趋势的清醒认识,为我们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开拓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审时度势,开拓进取,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对外战略思想,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积极运筹与主要大国关系,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我国外交开局和布局充分展现了前瞻性、全局性、创新性。这不仅为党和国家工作全面推进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

  深刻把握国内发展大局。总书记系列讲话善于从全局高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关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判断,总书记强调“四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总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现在,我国面临的最根本问题:一是发展不足,历史欠账太多;二是发展不够好,科学发展亟待加强。总书记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得出的千真万确的结论。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世界风云怎么变化,局势怎么动荡,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执政的第一要务,这个中心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

  以整体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总书记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国际大局了然于胸,与国内的大局相统筹的战略思维;充分诠释了只有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利益结合起来,才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广的空间,取得更大优势。

  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历史眼光看问题

  知古明未来。总书记许多重要讲话都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善于把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从过去的历史分析判断未来的发展走向,生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总书记立足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真正做到正确看待历史,尊重历史而不割断历史。他在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政治问题时,着重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他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近代170多年奋斗史,从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出发,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将怎样往前走,讲清了我们党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史中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要沿着怎样的历史轨迹前行。这些回顾总结,进一步回答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有利于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书记对待历史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态度,这集中体现在他关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论述上。总书记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就深刻阐明了这两个历史时期一脉相承的重要关系,有助于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不动摇。

  借鉴历史经验智慧。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总书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总书记把学习借鉴历史经验这一要求贯穿于许多工作的具体部署当中。在论述反腐败斗争时,他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论述加强宣传舆论工作时,他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在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他重提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号召,教育全党要深刻借鉴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要深刻总结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要深刻忧思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这对于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看清历史发展的指向、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书记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紧紧围绕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全党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同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富有感召力的目标。总书记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这一更为宏伟的奋斗目标。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对我们党奋斗目标理论的重要发展,必将在全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把多种因素和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用辩证观点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也是互相转化的。总书记系列讲话善于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重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反映出逻辑上严密、思维上辩证、方法上周全,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重用辩证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就是要全面客观地把握客观事物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在复杂矛盾面前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从而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这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总书记系列讲话处处体现了“两点论”的辩证方法。在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问题上,他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态势,也要看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关于经济增长,他强调,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关于改革方法,他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加强顶层设计也是辩证统一的。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观察和处理问题,就能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解决复杂矛盾、疑难问题中发现机遇、挖掘潜力。我们深刻体会到,不管是观察形势、分析事物,还是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敢于、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注重用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就是要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线,防患于未然。总书记强调作决策、办事情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比如,在谈到经济工作时,他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谈到民生工作时,他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在谈到作风建设时,他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总书记系列讲话既直面挑战,体现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又沉着冷静,体现管控风险、防守底线的智慧,显示出清醒的底线思维。

  注重用创新思维攻克难点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这是具有灵魂性的战略思维。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关于理论创新,他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总书记系列讲话要求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有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科技创新,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我们体会到,必须把创新观念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努力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难点问题。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总书记的恢宏战略思维,既从战略上思考又从战术上谋划,既阐述思想又指明路径,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钥匙”。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和政治决断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潘征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