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是其中一个新的要求。可见,实现“双倍增”,是我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硬指标。
作为南宁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和金融中心,青秀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2006-2012年,青秀区的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2.21%、11.60%和13.66%,如果在未来8年即2013-2020年能保持这样的经济增长率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水平,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仅可以实现自身倍增,也可实现与全国同步倍增,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提前一年实现倍增。但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青秀区要提前一至两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任务还很艰巨。实现“双倍增”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十二五”规划为引领,以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服务业一直是青秀区的支柱产业,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优化提升埌东·凤岭商圈,推动商业形态集聚。埌东·凤岭商圈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倾力打造,已经成为南宁市高端商业、消费服务业以及城市综合体的集聚区域。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加大东盟商务街区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埌东·凤岭商圈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商圈人气的集聚和商业整体效益的提升。二是着力构建电子商务商圈,助推现代商贸发展。以互联网为支撑、以各种商务网站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电子商务商圈,是现代商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渐进推动青秀区各商圈内传统零售商家联合组建成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电子商务“航母”。三是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打造国际会展名城。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会展基础设施,积极优化会展环境。大力培育会展主体,加大会展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扶持会展产业链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整顿和规范会展市场秩序,提升青秀区会展业发展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发展新跨越,是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举。与发达地区相比,青秀区工业“短腿”现象仍然十分明显,需认真探索具有自身区域特色的工业发展模式和途径,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一是发展都市型工业或生产性服务业,依托辖区内的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设立总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促进电子信息服务业、工业设计等绿色工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广西国泰粮油集团这一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的优势,走精深加工道路,同时发展相关配套企业和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发展新型建材业,依托仙葫东区工业园及园区现有建材企业,规划引进一批生产企业,使之成片成链发展。
建立工资薪金正常增长机制
实现收入稳定增长
以提高一线职工收入为重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完善收入性工资增长机制,确保企业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区劳动力充分就业。就业是实现收入增长的基本前提和途径。为此,严格执行《就业促进法》和自治区、南宁市制定的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扎实做好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二是加强工资执行政策的监管,引导企业履行法定义务。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自治区、南宁市“最低工资标准”,确保辖区内企业依法规范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加强对企业薪酬政策的宏观调控,使企业职工的收入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三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工资协商的质量和水平。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促进富农惠农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关键在农村。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既需要进行短期的政策调整,更需要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南宁)现代农业园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产-供-销”相衔接、依据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农业经济形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积极促进林业经济和林下经济的发展,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规范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农民增收政策机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健全农业扶持保护体系,努力构建农产品销售、流通、加工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着力稳定农资价格,完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补贴体系。三是大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和街道、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股份合作社收入;发展房东经济,增加城中村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
激发社会创业活力
拓宽收入增加渠道
以南宁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增收。一是强化融资支持,激发城市居民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扶持个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创业服务,为高层次创业人才在城区创新创业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三是培育创业能力,强化创业者及创业团队核心人员的创业能力培训。四是完善创业政策,为创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作者为南宁市青秀区区长)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钱 健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