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狠抓产业,以特色经济促发展。新晃的特色产业主要是黄牛肉、右旋龙脑樟、烤烟和温泉,其中,黄牛肉在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龙脑樟在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在新晃黄牛肉发展方面,我们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在柏树林食品加工园征地400亩,引导三家牛肉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在乡镇,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能繁母牛,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培植养牛大户。目前,全县肉牛加工企业共22家,年加工能力1.1万吨,其中有7家企业为省市龙头企业。在龙脑樟开发方面,全面推行公司化运作,启动“百亩·千万·龙脑人”计划,引导外来资本扩大龙脑种植面积。目前,已具备年产100吨天然冰片、8000吨天然冰片洗液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带动周边6000多名农户就近就业。在烤烟方面,发挥“天堂牌”烤烟的质量优势,通过集中连片的种植模式,完成种植面积10056亩,收购烟叶2.26万担。在休闲农业开发方面,以凉伞八江口温泉开发为龙头,实施了6个乡镇20个村100个区(点)旅游创建工程,其中有6个村(点)被定为省市特色旅游名村以及四星、三星乡村旅游区(点)创建单位。与此同时,大力实施8450亩粮油订单农业,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村经济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日益繁荣壮大。
二是狠抓基础,以条件改善增后劲。新晃处于武陵山脉余脉,自然条件差,为此,我们始终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狠抓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入列衡邵干旱走廊机遇,整合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七大工程。二是努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投入600多万元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项目。三是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对全县6个乡镇及44个村进行了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目前,已有30个村和3个乡镇分别获得市级生态村、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三是狠抓环境,以卫生整治促整洁。大力实施乡村整洁工程,努力清除农村“脏、乱、差”现象。一是定目标明措施。计划通过三年整治,达到“五个基本”(即垃圾问题基本解决、环卫设施基本齐全、管理制度基本规范、卫生习惯基本养成、人民群众基本满意)和“一个改善”(即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的工作要求。为此,出台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镇村组卫生工作方案》、《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新晃县2012年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要点》三个文件,并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定重点打基础。把治理乡镇集镇、河流沿岸、国省县道沿线以及大村大寨等重点区域的“脏乱差”作为重点,着力搞好农村垃圾清扫、清运和处理工作。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新建垃圾池(场)280多个,购置垃圾箱(桶)1800多个,改造农村集镇农贸市场4个,新增焚烧缸(炉)5097个,建立1039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和4套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三是强化保障抓落实。县政府将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实施乡镇清洁工程重点项目,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经费问题。在推进过程中,每个乡镇安排2个村进行试点,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抓落实。通过综合整治,全县清理路障256处,清除路边违规种植农作物243处,清除暴露垃圾、杂物、淤泥近600吨,清除卫生死角2000多处,制止公路边摆摊设点、临时性搭棚和违法建房26处。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四是狠抓民生,以文明卫生促和谐。一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投入3500万元实施10所合格学校建设;投入3975万元用于县乡医院改建扩建;新增72家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县297个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使全县农村五保、低保对象2.85万人应保尽保。启动关爱农村孤寡老人试点工作,设立关爱点,聘请关爱员,对农村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进行援助。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完成农民素质培训2.2万人,为445名创业人员提供总额2070万元的贴息贷款担保,农村劳动力转业就业5.2万人,扶持4000多人返乡开展家庭式创业。三是积极开展民主管理。在全县309个村(社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审核财务收入1793笔共1345万元,节约开支17万元,召开村级民主议事会720多次,征求群众意见885条,提出合理建议325条,化解社会矛盾50多起。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支持乡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目前建立腰鼓队、秧歌队共118个,农村社会治安义务巡逻队200多个,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狠抓保障,以机制创新增活力。在组织领导方面,县、乡、村“三级联动”,推行新农村建设“一把手”负责制,目标任务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在经费保障方面,捆绑使用扶贫、农业、水利、交通、卫生等专项资金,确保每个县级示范村每年投入10万元,每个乡镇示范村每年投入3万元。在政策激励方面,对于新农村建设项目,适当安排前期工作经费,对积极筹资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引导资金。同时,还加强经常性项目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来源:红网
作者:新晃县委政研室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