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的八个方面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洪毅 编辑:闵美颖 2012-12-24 09:28:18
时刻新闻
—分享—

  预防和应对危机,始终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应对挑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风险社会的特征,各类传统、非传统的,自然、社会的,区域性、全球性的风险相互交织。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能力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取得重大成效以来,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突发事件防范水平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多发的态势,我国应急管理能力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能力弱,部分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较低,应急管理区域协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滞后,突发事件的公众参与能力有待提高。为此,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把能力建设作为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以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和提高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的能力。

  当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要重点加强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风险治理能力的建设。定期开展全面风险隐患普查工作,通过区域性的综合性风险分析,摸清底数,并在隐患调查、登记档案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定期更新,为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提供基础信息,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科学性和主动性。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重点领域监测网络和预测预报系统,构建综合预警平台,加强对国民经济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的监测信息建设,提高全球性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合作水平,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实效性、准确性和覆盖面,有效解决公共预警信息由政府向公众传播的瓶颈问题,提高监测预警和综合研判能力。

  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能力建设。完善现有政府部门各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充分利用各部门专项应急指挥设施与资源,严格遵守重特大事件信息报告流程时限,确保信息畅通,加强信息共享,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评估系统,健全现场指挥、联席会议和会商制度,完善军地联合应急指挥体系,强化信息沟通、应急协作、技术支持、队伍和物资统一调配,形成多层次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应急信息和指挥系统能力。

  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恢复重建标准和灾情评估体系,统一规划灾后重建工作,加强各类突发事件中群众安置、损失评估、应急抢修的能力建设,尽快恢复受影响的区域、行业、单位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手段,提高恢复重建能力,促进受影响的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综合管理,优化布局,统筹安排应急物资储备和能力储备,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类紧急运输能力储备和紧急运输协调机制,提高复杂条件下保障紧急快速运输通道能力。建立健全有线与无线、固定与机动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企业应急能力建设。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涵盖了全部四大类突发事件,同时企业也是各类灾害救助的参与者、资源的提供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当在灾害救助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加快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推广应用研发应急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应急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全员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科技与产业支撑能力建设。发展应急科技,提高应急科技自主化水平,积极促进应急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其对应急管理的支撑作用,提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急技术研发能力,开展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和成套装备研制。研究制定应急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公共安全技术和产品,提高应急科技和产业支撑能力。

  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提高全系统的防灾避险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氛围。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洪毅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