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董峻)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回顾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创下58957万吨的佳绩,实现了历史罕见的“九连增”。粮食“九连增”不仅有力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九连增”,得益于中央来统筹、部门聚合力、上下齐联动的重农抓粮新格局,还得益于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用于“三农”的支出。中央财政在去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高起点上,今年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预算达12287亿元,同比增长了17.9%。
粮食“九连增”是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灾害多发重发等背景下取得的,实属不易。九年间,粮食面积无一年减少,单产除2009年外,其余八年均有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双双超过50%,长期以来依靠粗放经营、资源扩张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改变。
尽管成就喜人,但此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意味深长地指出,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数字显示,2004年至2012年,中国大豆净进口增加1.6倍,食用油进口增加近5成。去年以来玉米、小麦和大米也开始净进口。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需要依靠进口补充实现我国农产品供给平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据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将超过7200亿公斤,增加900亿公斤,意味着粮食产量每年要增加100多亿公斤。
“从今后的趋势看,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压力越来越大、粮食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及世界粮食市场波动剧烈等不利因素和非常规影响有可能会相互叠加,国内粮食市场波动将更加频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站在粮食“九连增”的历史新台阶上,如何继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程国强说,必须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实施、协调运用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粮食储备吞吐与进出口调节手段以及粮食市场管理与低收入群体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制度框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则提出,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成新一轮粮食增长主力军。在国家已经明确13个粮食主产省基础上,根据近几年粮食面积、产量、商品量和资源潜力划定一批粮食主产粮市、主产粮县,打造一批能够提供稳定粮源、确保国家产销平衡的“国家队”。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根据资源条件和潜力,也划定一批粮食主产县市和主产乡镇,使之成为区域平衡的“生力军”,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特殊的支持政策,使其成为下一轮粮食增长的中坚力量。
来源:新华社
作者:董峻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