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重视,高屋建瓴,科学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院党组高度重视,周密安排,专题研究建整扶贫工作,成立院建整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抽调干部组成建整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口联系扶贫村工作。科学制定建整扶贫工作计划,院党组和工作组先后多次到村进行实地调研,在摸清底子、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年度扶贫工作规划,明确了目标、步骤和措施,竭力帮助帮扶村解决群众最期盼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注重成效,突出重点,全面推动扶贫工作
抓好村级组织建设,打造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扶贫工作来抓,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培养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对村支书严格要求,帮助其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使其成为村级党组织的坚强核心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县检察院多方筹集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2008年筹措资金5万元,帮助新建村修起了一条宽3.5-5.5米,长1.62千米的水泥路;对原有机井和电排维修的基础上,再建4口机井,解决新建村农田灌溉问题。二是2011年除何公村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外,投入资金26万元,将通村公路截弯、改道、拓宽。2012年计划投资130万元,将4公里同村公路全部水泥硬化,国庆节前竣工通车。三是利用“德扶项目”契机,投资50万元新修水库一座,彻底解决何公村全村水利灌溉难题。四是邀请财政部驻平江扶贫的张副县长和省财政厅驻平江扶贫的杨副县长等领导到何公村现场办公,争取到20万元扶贫资金,县扶贫办也继续增加不少于10万元的扶贫资金投入。
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改变帮扶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县检察院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整扶贫的核心,在壮大村级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支持村民发展主导产业。按照全县经济发展思路,立足乡村实际,指导何公村发展淡季蔬菜——秋黄瓜,种植50亩。采取按亩奖励的方式,并聘请高级农艺师传授经验。利用自身山林面积宽广的优势,发展油茶林、经济林200亩,楠竹低改100亩,油茶林低改100亩。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县检察院积极派人联系参加扶贫培训班,而且派往省城学习的,另外作出了补贴措施。三是利用政策制度,争取资金扶持。通过多次通扶贫办协调,将养猪、鸡、鸭,养殖蜜蜂为“两项制度对接”资金扶持范畴,例如杜家组村民杜贞祥全家4人,通过扶持新造楠竹4亩、油茶4亩,养殖牲猪12头。大屋组村民凌贺成,通过对接扶贫,已养殖蜜蜂50箱,产糖2000斤,纯收入达4万元。
(四)抓精神文明,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县检察院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一是开展捐赠活动。在农历新年等节假日里,院主要领导走访慰问了困难户,近十年来共走访慰问困难户300余户,发放慰问金共计约60000元,捐赠各种衣物图书等。二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协助帮扶村开展了创建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等活动,积极联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县电影进村以及开展社区游演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创新管理,稳定社会大局,消除纠纷根源
县检察院充分发展自身专业优势,坚持在帮扶村内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内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新建村位于黄金灌区下游,村民经常为农田用水问题发生纠纷,针对这一情况,检察院干警主动上门,召集沿路的各个村民代表召开协商会议,统一认识,加强理解,互相支持,对农田灌溉问题进行统一调配。
汩罗江新建村段河床上2008年新建了一个采沙场,临河有土地的村民认为在河床上采沙易导致自家的土地流失,为此,多次与采沙场发生纠纷,了解这一情况后,检察院干警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是部分村民以为采沙场以采沙为名在河里淘金,怕对河岸环境造成污染,才与沙场发生纠纷。事实上,采沙场没有淘金行为,为此,检察院组织召开了一次村民会议,向村民说明了调查情况,并肯定了村民保护环境的初衷,最后向村民宣讲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来源:红网
作者:伍建帮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