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对接文化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对接产业集群,利用产业集群带动,是加快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对接好武陵山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国家出台的《武陵山片区规划》,明确提出了把武陵山片区打造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城步县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地发展机遇,利用革命老区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区域休养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百强县等名片,进行积极对接,使陆定一笔下的“老山界”、王震提议建设的南山牧场进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十万古田、两江峡谷、金童山等自然保护区进入山水休闲旅游线路;使桃林、大寨、清溪等名村名寨进入风情旅游线路。利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政策,建立苗族文化研究中心,建好苗族文化演艺中心和苗族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二是要对接好桂林旅游圈。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桂林市旅游已形成了一整套可供借鉴的管理经验。尤其在向国外促销方面,走在了中国的前列。桂林与城步历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民族文化之旅和红色之旅是我们的共同点,对接桂林旅游圈可更好地学习桂林的文化发展经验,实现桂林城步旅游互补和延伸,进一步带动文化发展繁荣。
二、深度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城步因地域偏远,深厚的民族文化多年来“养在深闺无人识”,急需深度开发,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扬。一要深入挖掘开发“苗文”这一特大发现。苗文是苗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见证,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挖掘、保护、开发好,力争成立中国(城步)国际苗文研究开发中心,将古苗文字石刻遗址作为国家考古公园申报和建设,力争将遗址的保护发展作为湖南省大遗址保护发展的重中之重予以支持,为史学家奠定一个新的考古学平台。二是深入挖掘开发“吊龙”等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吊龙2010年成功晋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代表湖南元素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展演,2011年获得了“第十届民间文间文艺山花奖”,成了城步一张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要继续做好吊龙舞的打磨工作,使其舞龙技术、音乐配合更加紧凑,场面更加壮观,气势更加恢弘。并利用吊龙的国字号影响,带动“油茶”、“贺郎歌”、庆鼓堂、傩戏、“杨家将故事”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使更多的国家号非遗名录落户城步。三是深入挖掘开发清溪古民居等“国保”资源。系统挖掘、整理、开发“杨氏官厅”、“高山红哨”、“利济门”“共青城”,加快清溪古民居、孔圣庙、中山堂、“杨氏官厅”的保护规划实施工作。
三、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要利用各种宣传窗口和渠道,全方位推介城步独特民族民俗文化,展现城步文化魅力。一是做好节庆品牌。重点打造好中国(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春节龙狮晚会活动、卡田庆鼓堂、苗族十二年大节、乌饭节等民族节庆、民俗文化活动,扩大城步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二是鼓励精品力作。进一步打磨《推堂荡》、《巫水情韵》、《月夜苗寨》、《我的城步我的幸福》、《苗岭牧歌》等在省市获奖的文艺作品,力争进入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积极参与春节联欢晚会预选,进一步提高城步文化的影响力。要利用刚拍摄完的电影《一步之城》的播放时机,展示城步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扩大对外宣传。鼓励县内外宣传文艺工作者,民俗研究学会宣传推介城步文化;利用主流媒体和省级以上电视台,以做专题片等形式系列介绍城步民俗;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城步,走进城步。
四、切实抓好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培训工作是关系到民间文化能否继续保存的重要工作。一是建立民族文化传承培训基地。在现有的新铺里油茶传承培训基地、苗龙山龙狮舞传承培训基地和下团吊龙传承培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傩戏”、“木叶”,“苗文”、“嫁女歌”、“庆鼓堂”等传承培训基地工作,把具有“代表性”而又面临“濒危性”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授,为打造“文化魅力独特新城步”培养后继人才。二是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财政补贴制度。在做好申报省级文化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同时,还要根据县情,认定一批县级文化遗产传承人,使传承人能发挥各自专长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带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在构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上贡献智慧与力量。三是推动“苗文化进学校入课堂工程”的实施,要求每个学生会唱苗歌、跳苗舞、说苗话、习苗俗,着力改变民间文化后继无人的现象。县委党校要把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专题安排,继续办好苗族文化培训班,定期培训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涉外宾馆服务人员。
五、精心打造文化经济品牌。把情醇味香的的苗家油茶、清凉解渴的海棠茶开发为知名饮品,精心研发长安虫茶,使其进入全国高端茶叶行列。提升以苗家腊肉为主打的苗族餐饮食品。建设以苗族服饰为核心元素的服装加工行业,开发傩戏面具、苗族刺绣、苗族根雕、苗族芦笙、山歌光盘等旅游工艺品。围绕白云湖、白云洞、桃林村、两江峡谷、南山、长安大寨这一旅游圈,把旅客最感兴趣的南山避暑休闲、人神共舞的庆鼓堂、妙趣横生的挤油尖、技艺双全的吊龙等神秘苗族文化,根据景区场地场景、文化特点、地域特色、发展规划等条件,量身定做一批文化旅游节目,全力打造中国苗都的文化旅游品牌,将城步多姿多彩、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充分展示给世人,用文化产业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提高城步苗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作者系城步苗族自治县委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蒋伟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