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习是基础
一要恒学。“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知识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学习上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费心血。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要自觉挤时间学,找机会学,自我加压学,持之以恒学,使学的内容更专一些,学的范围更广一些,学的程度更深一些。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特别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要加强对法律、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既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向周围的同志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
二要博学。古人有由博反约之说,博就是广博,约就是专精。其意思就是带着某种问题去博览群书,从群书中寻找启发和论据,以进行专精研究。博览群书首先应当是学习基础知识。新加坡有家书店,提倡读书的好处,在墙上这样写道:“书是书,输是输;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输了要认输,不要怪书;看书不会输,不看书就会输;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这个很辩证,讲了读书与输赢的关系。现在党中央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更要带头多读书。学习要善于统筹时间,利用好“边角余料”,就能积少成多。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妥善解决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身世界观改造的实际。鲁迅在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时说:“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他又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他说读书的方法无非是两条,一是要用联系的方法看书中的人物、事件,二是要学会当评论员,当书的奴隶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又是另一种方法,他曾经坦言,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他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朴方说,邓小平读书从来不在书上写字,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都是熟记在心,融会贯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和方法,要善于学习、总结和借鉴,力求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
三要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容易成书呆子;只思考不学习,则缺乏底蕴,思而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到当前组织工作的大时代、大背景中来思考,与具体实践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学精髓,真正学懂、学透、学活,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僵化。
四要用学。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境界,力求比别人站得高些;在于指导实践,力求比别人做得好些;在于总结规律,力求比别人看得远些;在于运用,在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在一定条件下,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空谈理论而缺乏能力,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最终会导致失败。领导干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悟理、总结、提高,从而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组织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知识的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很重要。其一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从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其二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增加工作实效。尤其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其三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一些人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等考验而败下阵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放松了读书学习,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我们党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领导干部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在素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突出公正是关键
一要公正立身。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一定要“心术正”,大公无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为党和人民选好用好干部,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委不放松。要“行为正”,严格遵守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在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作风正”,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当不正之风袭来时,敢于抵制和反对,不看脸色办事,不看背景用人,不受“来头”左右。
二要公正处事。胡锦涛同志指出:“公道正派,廉洁清正,严于律己,是每个领导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公道正派,必须坚持工作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重,坚持标准,任人唯贤,决不能拿原则作交易,拿原则送人情,拿原则换赏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干部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能在工作中掺杂个人的好恶,戴有色眼镜看人,感情用事。领导干部坚持公道正派,关键是在选人用人上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做到坚持德才兼备、以品德为先用人,坚持注重实绩、以发展为要用人,坚持群众公认、以民意为本用人。
三要公正待人。古人说:“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讲的是赏罚公平的重要性。选贤任能,更需公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公正待人。要公开选拔干部,做到“出以公心,注重公论、维护公正、坚持公道、提高公信”,在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碗水端平。要正确评价干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一标准,一个干部好坏不是一时一地一事能定性的,必须公平对待,正确评价:既要看到干部的长处,也要看到干部短处;既要看到干部的优点,也看到干部的不足;既要看到干部的优点,也看到干部不足;既要看八小时内,也要看八小时外;要看平时,也要看关键时期;既要看“实绩”、“显绩”也要看“潜绩”,既要看组织评价,也要看群众公论。要合理使用干部。“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全面真实地掌握干部的情况,根据各人的专长与特点,量才而授任,度能而施职,做到官适其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要公正对己。古今中外名人说:“私心胜者,可以灭公。”、“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对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其一要正确对待是与非。现在有人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念太玄、谈宗旨太泛,是非问题抽象、空洞、刻板。这种看法,反映的正是是非观的模糊。是非问题并非“高高在上”,政德问题更非“虚无缥缈”,其实就体现在对一个上访者、一家拆迁户、一条排污管甚至一张购物卡的态度之中。换届之际,要教育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对待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立场和态度上,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地坚持“是”而反对“非”。其二要正确对待公与私。公私分明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业操守。换届之后,新的领导班子和成员如何自觉抵御社会各种诱惑对权力的侵蚀,如何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人民在注视,时代在考验。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做到“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绝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经营自己的安乐窝。其三要正确对待真与假。求真理、讲真话、做实事,不仅是镌刻于党旗之上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则的重要维度,更是政德修养的现实支点。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说假话、办假事、造假数字、搞假政绩的现象不少。“假”字作祟,根子在“私”字当头,问题在政德不修。换届之际,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讲实话,言必信、行必果,明是非、辨真伪,让“头皮硬”的“顶真”干部多起来,让“脚跟软”的“风派”人物少下去。其四要正确对待实与虚。实与虚不只检验作风,更照鉴人品,考量党性。现在有些地方只热衷大手笔的“形象工程”,有些地方只重显绩不重潜绩,有的干部只想“自己种树自己乘凉”,有的干部只“做势”不“做事”,人民群众不仅反感而且厌恶。要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与虚”问题,必须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杠杆,科学分析、准确评价干部的德才与实绩,真正让实干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工作飘浮、投机取巧的人受到批评和惩戒。
突出干净是核心
一是本质清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不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小时之外廉洁自律;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党和人民的授权,忠实履行领导职责,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小时之内廉洁奉公。不出事、不坏事是本质干净、廉洁从政的试金石,是干成事不出事,是出了成绩不出问题;是干事中信念坚决不动摇、道德坚决不滑坡、权力坚决不滥用、监督坚决不怠慢、亲属坚决不纵容、交友坚决不轻率;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经得起考验、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始终做到不仁之举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清之行不干;是在干事中有蜜蜂精神?辛苦采撷、无私奉献;蚯蚓精神?从不鼓噪、默默耕耘;有春蚕精神?吐丝不断、死而后已;苦瓜精神?苦在自身、美人心腹;有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镜子精神?映清面目、不加虚构。
二是政治清醒。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理想就没有灵魂,失去信念就失去了方向。政治上的动摇和理想信念的丧失是导致腐败的根本原因。政治上清醒还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用科学发展观来对照检查自己,来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就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做到心不动、眼不红、嘴不馋、手不沾;才能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理解苦与乐,把律己贯穿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把“干干净净”作为从业之本、立身之道,严守党纪国法,牢记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勤奋工作上。
三是经济清白。说白了就是不贪不占,经济上清楚不清楚是干净不干净的直接表现。就要处理好“利”和“义”的关系,重义轻利,注重名节。共产党人不是苦行僧,追名逐利亦无可厚非,关键是在名和利面前,孰轻孰重。关键要算清腐败七笔账,算清“政治帐”——断送政治前途;算清“经济帐”——落个人财两空;算清“名誉帐”——落得身败名裂;算清“家庭帐”——搞得妻离子散;算清“亲情帐”——弄得众亲叛离;算清“自由帐”——孤身陷入牢笼;算清“健康帐”——终日人心惶惶。在警示教育活动中,看到了毕玉玺一家声泪俱下的忏悔、听到了撕人心肺的哭喊。胡长清敛财数百万,却不肯善待自己的老母亲,肖作新巨贪成千万,却不去动用一文,完全是人格裂变,可叹可悲。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名节全失,还给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带来无尽的痛苦和伤害。血的事实证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义利面前一定要泾渭分明,一旦颠倒了是非黑白,必然留下终生缺憾。
四是生活清爽。就是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要做到“慎权、慎独、慎始、慎微、慎友、慎言、慎好、慎欲、慎平、慎终”,应该说这十“慎”是加强自我修养,保持独善其身的基本要义。实践证明,凡事都要从小事抓起,注重小节,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须知一个小小的管涌就可能导致大堤崩溃,酿成弥天大祸。过去常说“狠斗私字一闪念”,其实不无道理,很多问题都是从“一闪念”开始的。要能管住自己、把握自己、主宰自己、控制自己。时时刻刻头脑清醒,不可交错了朋友、走错了地方、陷进了泥潭、掉进了陷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敢于敞开胸襟、袒露心迹,把自己置于阳光下,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使自己在有效的监督之下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不犯或少犯错误,至少不犯原则上的错误。干净是政治底线,政之根本。干净出正气、出权威、出凝聚力、出战斗力,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做到干干净净,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不辱肩负使命,不负时代和人民厚望。
来源:红网
作者:杨子晚
编辑:闵美颖
本文为湘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