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核心价值观究竟该如何凝练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闵美颖 2012-02-11 15:22:47
时刻新闻
—分享—

  

 

  

 

  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仍处于讨论、争鸣阶段

  毋庸置疑,“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学术热点。特别是在由光明日报发起并推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大讨论中,学界参与广泛、讨论深入,但学术分歧也存在。

  近期刊发在《光明日报》的两篇文章就具有代表性。一篇是2012年1月14日山东大学包心鉴教授的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以下简称《包文》);另一篇是2月4日南开大学杨永志教授的商榷文章《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以下简称《杨文》)。《包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因为它们最本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杨文》则认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没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故不赞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凝练为“友爱、平等、互助、共富”,理由是这种表述能比较高度和凝练地表达社会主义的基本追求和终极目标,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根本特征和本质。

  在这样的思想交锋中,我们不禁会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应该凝练、概括成什么?哪些表述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提法最能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价值观念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讨论中,像《包文》和《杨文》这样的观点争鸣并不鲜见。客观地讲,对于上述问题或相关问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出发,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至今尚未达成普遍共识。有学者统计指出,目前学界共提出了60种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与表述,涉及90多个具体范畴(或判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民主、公正、和谐、进取”;“人本、公正、民主、和谐”;“民主、平等、公正、互助”;“共同富裕、公正民主、科学文明、人本和谐”;“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集体主义”;“共享共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总的来看,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仍处于讨论、争鸣阶段。但重要的是,这些讨论和提法必将为进一步凝练出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度、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根本上廓清凝练的前提、标准和原则

  为了将问题引向深入,我们当前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个更具前提性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只有当我们获得了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论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事求是地讲,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这场大讨论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廓清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标准和原则。我们必须郑重提出并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仔细琢磨包括《包文》、《杨文》在内的类似的文章,我们就会清楚地发现,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大都列出了自己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彼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所以很难说孰对孰错。

  那么,各种观点之间为什么会引发争论呢?问题就在于,每一个作者都是在不同前提下,依据不同原则和标准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他们更多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而没有涉及或较少深究“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涉及到一个更具前提性的科学方法论问题。笔者以为,要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根本上搞清楚后一个问题,否则,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提法、新表述将会无穷尽地讨论下去,而且,任何一种凝练方式或表述内容都必然会引起争议,很难达致具有共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面向实践、深入生活、遵循规律

  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特别是深化对“如何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解,笔者尝试从哲学层面提出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论:一要面向实践;二要深入生活;三要遵循规律。

  第一,面向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众所周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马克思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在这里,实践被视为破解一切理论矛盾和价值纠纷的基石。实践是价值观念生成的源头活水,价值观念不仅是在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要廓清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的诸多纷争,就必须面向实践,实事求是地考察并理解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到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基于当代中国语境提出的,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仅要开显出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更要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就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第二,深入生活,特别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深入生活与面向实践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深入人民大众生活是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因此,科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特别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结果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逻辑。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到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去。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深刻性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绝非一元的、单维的、肤浅的,而是多样的、多维的、深刻的。就此而论,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大讨论中为什么会涌现出来那么多的价值观念,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公正、法治、团结、互助、和平、友爱、诚信、以人为本、共同富裕……这些观念背后正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总结、概括、吸收来自人民生活的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北京精神”、“重庆精神”、“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等,都是人民共同凝练出来的来自人民生活的崇高价值。

  第三,遵循规律,特别是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展文化要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样,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因为严格说来,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凝练都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尽管精神生产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水平决定的,但是任何思想、观念一旦从物质生产的纠缠中超越出来,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力量”,它力图沿着自身的逻辑发展下去,并反过来又对生产的条件和进程发生反作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也可能在思想领域“拉第一小提琴”,有助于我们理解价值观念的相对独立性,更提示我们要遵循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

  遵循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依托,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其次,要从一切已有价值观念的“思想材料”出发,要充分借鉴、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自发生成,而必然是自觉建构起来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中西古今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冲突与消解、传承与超越的历史过程中,自觉凝练、建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是学界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