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服务业发展关键在改革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车海刚 编辑:闵美颖 2011-10-08 16:34:34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强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服务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要求,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促进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

  去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就曾参加过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

  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态,显示出决策层对服务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寄予的厚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全面飞跃。但毋庸讳言,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重产品、轻服务”观念的遗留影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比重都还比较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同生活性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同传统服务业相比,发展更是相对滞后。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 43%,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 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与我国发展阶段大体相当国家50%左右的水平。可以说,服务业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

  “十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度呈下降趋势。“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 4个百分点的预期性目标。实际情况是,“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分别提高了2.5个和3.5个百分点,成绩虽然不小,却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十一五”规划有三项指标没有完成(除了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外,另一项未完成的指标是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折射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有代表指出,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带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十二五”时期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如中央领导同志多次阐述的,服务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现代产业的主体,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发展服务业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小,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较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尤其应当看到,服务业还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和社会重要的稳定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由大变强。

  为此,“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各上升4个百分点的目标,并设专章提出“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是“十二五”若干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目标既定,方向已明。那么,如何实现服务业的大发展?如何使“十二五”的指标不致再打折扣?李克强副总理在 22日的座谈会上说,“十二五”服务业规划既是发展的规划,也是改革的规划。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把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他还强调,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公平竞争、高效发展。推进社会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时,把非基本服务的运行更多地交给市场调节。

  这番讲话切中要害,对于现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早在2007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然而,近几年的实际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服务业长期存在的“玻璃门”非但没有完全打破,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加厚”的迹象。

  因此,排除传统惯性因素和某些既得利益势力的干扰,突破过度管制和垄断壁垒,打通制约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瓶颈,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政策和社会环境,仍可谓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当前“控通胀”与“保增长”的两难选择下,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既有助于疏导资金流向,化解流动性难题,也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车海刚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