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点滴体会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哈斯 陈永庆 编辑:闵美颖 2010-12-01 15:31:49
时刻新闻
—分享—

  呼伦贝尔市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边境线总长1700多公里,有6个通商口岸。全市共有4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全国仅有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9个民族乡中的14个都在呼伦贝尔,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随着我国向北开放战略地位的日显突出,筑牢思想防线、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也面临着新考验。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符合地区实际的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呼伦贝尔市立足民族地区特点,把用优秀的文化凝聚人心、引领社会作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不断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加大党建资源开发力度,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开展党的工作,对语言文字问题应高度重视。在具体实践中,呼伦贝尔市从加快民族语言文字教材资源建设入手,创办了“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东部区蒙语译制基地”,三年来译制蒙文课件90部,制作专题片4部,填补了民族地区无民族语言文字教材的空白。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加大用母语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有力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新巴尔虎左旗整合多个部门资源,建立起草原流动党校,九年来授课500余节,培训农牧民党员上万名,成为绿色草原上的红色党建宣传阵地,并率先在全区创办了蒙文党建网站,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获取母语信息提供了方便。新巴尔虎右旗广播电台开通每天3小时的“牧民热线”蒙语直播节目,通过免费热线电话连接牧民,为党的方针政策在牧区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针对牧民群众感性认知强的特点,呼伦贝尔市以“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为载体,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典型打造力度,培育和树立了一大批优秀典型,通过组建事迹宣讲团、举办演讲报告会等形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市形成了“创先争优”的热烈氛围。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把民族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着力点,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活动,推动了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创新党的活动内容方式,搭建党员群众易懂、易于参与的活动平台,不断提升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加强党的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大党建资源开发力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规律,是党的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积蓄了丰富的执政资源和具有鲜明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党建资源,为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具有浓郁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实践素材和理论教材。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呼伦贝尔市进一步加大开发提炼呼伦贝尔党建资源力度,不断提高党建资源的利用率。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李源潮部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宣传的指示精神,把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特色的蒙汉双语宣传作为组织系统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加强典型宣传和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善待善用媒体能力,形成良好舆论态势。着力加强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育信息员,培植信息源,全力打造服务组织工作宣传、民族地区发展的“精英团队”,形成自下而上的基层党建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源头活水”。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在中央级媒体发稿586篇,其中蒙语186篇,两篇经验文章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发表,18家中央媒体对呼伦贝尔改善民生和“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情况进行了集中报道。在此基础上,呼伦贝尔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建新思路、新理念的探索。创新“党建功能区”理念,按照不同类型划分为五个功能区,采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矩阵式推进,网格化融入的方式,全面抓党建、全员抓党建和全程抓党建,实现党建工作全面覆盖。以举办“全市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研讨会”为契机,对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成熟做法进行了全面总结,进一步明确了牧区基层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带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实现新提高、新突破。

  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刻把握边疆、民族特点,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从增强党组织活力入手,夯实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基础。推进“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大力推行民警兼任村官的可行路子,通过军地互补共建的方式,巩固边防,加强边疆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口岸城市满洲里延伸党组织“触角”,在两个国外代表处成立临时党小组,及时与境外党员沟通,定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在全市启动了以“百村示范、百村攻坚”为主题的“双百工程”,使85%以上的相对后进嘎查村达到了转化的目标。鄂温克旗推出“鸿雁团队法”,通过制定《牧民素质工程推进计划书》、开展团队训练、SYB(创办你的企业)蒙语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二是从创新形式载体入手,探寻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途径。以“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高峰论坛”、“组工论坛”、“牧歌源讲坛”为载体,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培训渠道,采取外埠建校考察学、基层挂职实践学、上级调训锻炼学、城乡交流促进学等形式,加强各族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式、立体化的学习教育格局。积极开展“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培训月活动,通过组织“农民群众科技大集”、“农业科技人员入万户”以及开办农民家庭讲堂等一系列活动,使16万农民得到了有效培训。三是从加强阵地建设入手,搭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用平台。整合学习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形成学习教育合力,建立起机制驱动、学风促动、组织带动、团队互动的工作格局,从而实现学习从静态到动态、从封闭到开放、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市委党校在基层建立“调研基地”,搭建起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实践平台。扎兰屯农牧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实训基地,机动灵活地为广大农牧民开展培训。广大基层党组织想方设法为党员群众学习创造条件,在嘎查村创办“草原(农村)书屋”,在社区建立社区大学,成立绿色网吧,开设心理咨询室,组建文化宣传队和文艺活动队,采取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习教育效果。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哈斯 陈永庆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