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3日 (记者 陈叶军) 备受关注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8日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时表示,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不在扩招,而是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要革除就业难的症结,必须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普及社会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近年来,大学生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群体。就业问题一直是我们民生之本,大学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就业的一个主要目标群体。郑功成表示,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单纯地说是由扩招带来的。因为从总量上来讲,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数量在整个劳动力队伍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的。作为一个快速现代化的国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大学生。
但是郑功成表示,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又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操心,老百姓也操心,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呢?郑功成表示,这是多个因素造成的结果。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现在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占的比重很小。这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其次,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太大,实际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就是他不到农村去,不到西部去,是因为我们的某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实际上它的非重点化程度很严重,就是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很严重,实际上收缩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再次,大学生就业结构。高校培养的学生能不能真正满足需求,大学生就业里面还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郑功成认为,这当然是有利于拓展就业空间的。经济方式的转变,要注意到历史问题,我们一定会调整我们的结构,就是优化结构。优化结构如果说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如果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社会保障在内,能够覆盖到全体城乡居民,那就一定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就业机会的创造就有更多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它是一个很好的取向。不能说老是让大学生和农民工争抢岗位,这不是我们人才培养和中国走新型工业化国家道路的合理的结果。
郑功成表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就是要把第三产业服务业做大,把我们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更新我们产业计划里面很重要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单位、社会组织还需要大量发展,尤其是要进行有关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便创造出很多工作岗位,让大学生找到更多适合自己工作的岗位。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的形势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如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普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功夫,那么这个问题是可以缓解的。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陈叶军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