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经济数据令人关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再创新高,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9.3%。
经济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不用说主要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与楼市价格的反弹之间,但二者毕竟不是同一维度的经济问题。对于前者,舆论主要集中于当下货币政策的讨论,焦点则集中于是否需要加息;对于后者,舆论主要集中在探讨楼市调控的走向,焦点则在于是否需要国家“二次调控”。在我看来,这两个经济问题之所以讨论得如火如荼,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有多高深,而是因为他们同时都关系到每个民众的切身利益。整个社会的焦虑都凝聚在经济数据上。对于前者来说,最热闹的不仅在于对粮价、肉价上涨的讨伐,更在于CPI比利率高几个百分点,存款的损失就有多少,这是谁都明白的事情;对于后者来说,一旦房价逆势上扬,大部分仍然怀着房价下降希望的买房者失去的决不仅是对经济政策的信心,更是对政府调控能力的信心。
很少有国家公布CPI数据和房市数据时会像我们这样必然成为报纸当天的头条,这并不是因为我国国民比其他国家国民更关心经济发展和国家大事,而是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着天然联系。当下,房市面临的问题已经越过政策本身的探讨,此时如果再提房产税等更严厉的房市调控显然有些不着调,人们已经看到,房市调控迟迟未能起作用的原因不在于政策不够力,而在于政策可能根本没有被严格执行过。中央政令层层传到地方,也就经过层层消解,地方执行力的集体懈怠除了体制性弊端之外根本还在于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地方利益。自2008年以来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在基本消费品市场导致民众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也加大了房地产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继续宽松、通胀压力不减的预期,这种预期必然加大了货币所有者重新投机市场的信心。当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从7月份开始释放,再到“金九银十”的9、10月份,胆大的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再次试水,而中小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已经得到缓解,这时候房地产市场出现逆势回涨就容易理解了。
近期国家领导人仍然不断强调加强房市调控,这说明国家层面的政策不会改变。我们同样相信当前的房市回涨可能是一种假性回暖。但在负利率的影响下,民众的储蓄需求已经明显低于投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无规则的投资计划,反而会进一步加剧民众对手中财富无法掌控的无力感。很显然,在多方力量与中央政策的博弈中,一旦开始的角力期和观望期一过,天平必然要发生偏向,这时候,天平的杠杆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之前的努力就基本等于白费了。我们可以将这种天平的杠杆力量称为信用。无论是对一个上市公司,还是对一个政府,信用都是民众用脚投票的根本原因。如果政策执行到位,政府信用就能增强;如果政策执行不到位,政府信用就会弱化。信用不会以政府意志为转移。因此,当下无论是对房市政策还是针对货币政策或者调控粮市、菜市的政策,政府都必须加强执行力。(朱迅垚)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