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毕京京 编辑:闵美颖 2010-06-02 15:58:14
时刻新闻
—分享—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对于引导人们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凝聚中华儿女面向未来、开拓奋进的巨大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发挥先导作用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就是让先进文化成为人们价值取向的主导,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成为社会风尚的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支柱,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基础。思想文化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其本质是由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并为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是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是它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此,我国文化的主体已经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几千年来的剥削压迫制度,最终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要求和本质所在。在这样的客观基础上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相适应、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文化,是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并为他们服务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代表未来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崭新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思想文化是为人的利益和需要服务的,不同人的不同利益和需要决定了思想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人身依附关系,反映这个社会本质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官”本位,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主义、官僚作风等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取得了自己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是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们的实际地位由物所决定。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腐朽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物”本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奢侈享乐等是其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业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这种根本要求,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都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特征,能够充分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始终走在时代潮流前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弘扬优良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气,并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健康有益思想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面向未来、开拓奋进的主心骨,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各种社会文化思潮面前始终具有正确主导和引领的主动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体现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共同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不同的群体和阶层。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整合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先导作用。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是时代要求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精神文化上还带有明显的旧社会的痕迹,存在一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这些腐朽思想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历史积淀,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还会长期存在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如经济领域的权钱交易现象、政治领域的个人专权现象、人际关系上的庸俗化现象以及思想作风方面的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封建迷信等。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存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侵蚀党的健康肌体,败坏社会风气和党风,是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变质的重要思想根源。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建设逐步铲除这些腐朽思想文化存在的条件和土壤,更要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以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化境界。

{Ky:PAGE}

  当今时代是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多样化社会思潮错综复杂,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必须加以引领的。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冲击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甚至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只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才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下,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差异而形成共同的归属感,使全社会形成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不断增进社会思想共识,不断增强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谐,不断强化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为适应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尽快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从总体上加大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思想文化阵地的力度。

  坚持“三贴近”。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想因素、现实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科学而有力的舆论导向、文化辐射、政策激励、制度安排等,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引导群众又服务群众,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亲和力。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在轻松愉悦的语境和氛围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表明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认识更加深刻、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博大、境界更加高远。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善于包容是先进思想文化的特质,也是先进思想文化发挥主导作用、走向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就是通过引领,使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导的方向更好地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高地。

  坚持引导社会思潮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分析研究不同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表现形式、社会影响以及产生根源,有重点地做好引领工作。特别是把那些带有全局性影响的社会思潮作为重点对象来加以引领,下大力气求得突破性进展,以造成辐射式的社会效应。同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困惑,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各种利益矛盾,特别是深入了解和掌握社会热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引导力度,使之朝着有利于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方向健康发展,把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

  坚持创新形式和手段。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应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拓宽教育的渠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发挥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通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普教育等各种途径,把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的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同时,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努力探索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导作用的新方法、新手段。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毕京京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