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这一命题最初是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提出来的,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被正式纳入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之列,这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时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奴隶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社会形态一般是依次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根本保证,思想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反过来又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很大的影响。当政治和经济制度发生更替的前后,代表新社会形态的先进思想文化与反映旧社会形态的腐朽思想文化存在着彼消此长的共时性矛盾斗争。这反映经济、政治与文化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规律。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超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历史跳跃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就显得尤为突出。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现代工业为主导的多层次生产力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多党派并存,相应的就有了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共时性,从而必然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与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关系问题,即在思想文化中如何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问题。
指导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部分,它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又对维护上层建筑起着关键作用。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指导思想或者主导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指导、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引领”的前提就是要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与其他各种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共时性和矛盾冲突的不可避免性。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做到这些,起始工作就是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多维的动态的
要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多维度进行动态化分析。
第一维度可以用“公”与“私”来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基本界限。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思想的根本点是天下为公。这个“公”,不只是局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上,更重要的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价值目标上,诸如“公平”、“公正”、“公意”、“公益”等等,体现在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而以私有观念为特征,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始终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根本特征。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树起了新的标杆,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
第二维度可以用“破”与“立”来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毛泽东同志曾经倡导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破旧立新”给我们创造了不少经验,但过去搞群众运动的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沉痛的教训。误以为只要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了。现在“破旧”,不但要破除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包括那些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幌子的复古倒退观念,而且要破除貌似新潮而实质腐朽的某些西化思潮,还要破除那些曾经祸害多年的似是而非的假社会主义思想。如今“立新”,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又适应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破旧立新”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历史经验证明,不能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要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
{Ky:PAGE}
第三维度可以用“新”与“旧”来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破旧立新是历史的必然。新世纪新阶段,我党不但经历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而且经历着从领导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性潮流,“新”与“旧”显示出辩证的动态化特征:有些历经砥砺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看起来旧,却具有扬弃、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价值;有些来自西方的时髦思想文化花样,看起来新,却不过是借尸还魂,或者变异翻新。用“新”与“旧”来指代“先进”与“腐朽落后”,关键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既坚持一脉相承,又力求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必须走出认识误区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具有理论上的复杂性和实践上模糊性,需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就是要与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思想文化实行“彻底决裂”。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两个方面,只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决定其社会主义性质,而教育和科学方面是一切时代可以共享的。马克思主义主张与私有制以及私有观念实行“彻底决裂”,而从不排斥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可以共享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承以往历史创造的全部生产力和文化精华,同时要逐步克服历史遗留的一切弊端,尤其是要摒弃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因此,理论上要划清各种文化遗产中文明的精华同腐朽性糟粕的界限;实践中还要划清封建主义遗毒、资本主义行为方式同我们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某些不科学的办法、不健全的制度的界限。不要又是一阵风,不加分析地把什么都笼统地说成是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
误区之二,以为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就是要以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然后才能以社会主义来反对资本主义。这种“补资本主义的课”的潜意识错在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要具体化的,而具体化就要承认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除了顺序模式外,还有跳跃模式和后来居上模式。就像美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资本主义历史就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都属于跳跃模式。要补的是生产力的课,而不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进一步讲,不但不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而且在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丝毫放松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决不能忽视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邓小平分析得很透彻,究竟是封建主义残余比较严重,还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比较严重,在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在不同问题上,在不同年龄、经历和教养的人身上,情况是不同的,千万不可一概而论。我国经历百余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主义思想有时也同资本主义思想、殖民地奴化思想互相渗透结合在一起。恰如江泽民所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的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相结合,使得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有所滋长,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冲击,也侵蚀了一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本质体现。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旨在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品位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
(执笔:陈冬生)
来源:人民网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