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来源:人民网 作者:洪远朋 编辑:闵美颖 2010-05-06 14:40:00
时刻新闻
—分享—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的大问题。

  一、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要坚持,二要澄清,三要发展

  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必须坚持

  在人类全部思想史上,没有哪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的锐利武器,而且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还有杂音。比如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能破坏旧世界,不能建设新世界,言下之意,马克思主义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它永远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建设,当然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经过艰苦的努力,创立了同以前一切政治经济学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上实现了伟大的革命,人们把他们的著作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理论,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流通分配、消费的一般论述,任何社会都适用,必须坚持,特别是马克思指出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

  马克思揭示的一切商品经济都适用的经济理论,例如,关于商品内在因素的理论,关于价值、货币、市场、信用、竞争的理论,也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特别是劳动价值论,为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必须坚持。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特别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必须坚持。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见,例如,社会主义必须高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改革,社会主义必然向共产主义发展等等,必须坚持。但是,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社会主义的所有问题,我们必须根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误解和讹传,必须加以澄清

  我们应该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理解得不全面、不准确,甚至把误解加以讹传就会造成危害。误解必须消除,讹传必须澄清。

  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有两种可能性: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是正传,暴力是唯一道路和和平过渡是唯一道路都是讹传。生产力应该是三因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源泉是:劳动力、科学力、自然力,是正传,生产力二因素论是讹传。生产关系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是正传,生产关系三方面:所有制,相互关系,分配是讹传。积累应该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是正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是讹传。生产资料生产应该是较快增长规律是正传,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讹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有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是正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的经济因素是误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正传,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是误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正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是误传;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正传,社会主义

  按要素分配是误传等。这些都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由上可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有一些曾经被曲解和误传,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损失,现在必须正本清源,加以澄清。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与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加以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著作———《资本论》的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他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然不可能解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所有问题。而且,马克思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预见与现在的情况也不尽一致。例如,马克思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单一的社会所有制,不存在商品经济。但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管属于什么类型,事实上都有不同的所有制,都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此外,这100 多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经济生活出现了马克思年代不可思议的巨变,大量新的经济现象出现了。这些问题,要想从《资本论》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当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必须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

  主义原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发展观,等等。

  这些新理论、新发展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充分反映。

  二、简评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态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很重要,但并不容易。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态度,形形色色,试简析之。

  1.坚持发展的态度

  我们党一贯主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完全正确的态度。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和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发展必须以坚持为前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谈什么发展?这种所谓不谈坚持的发展,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别的什么主义了。

  第二,坚持必须学习。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等,不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坚持只是一句空话。

  第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真正的坚持必须发展,真正的发展必须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只有按照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作出新概括,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 实事求是的态度

  邓小平说:“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P382)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必须坚持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具体观点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述,有的本来就有“一些不正确的和互相矛盾的地方。”[2](P315)有的是只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原理,不能解释成绝对的真理。有的是当时是正确的,现在情况变化了,已经不符合实际了。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3](P286)马克思的话并不是句句是真理,更不是一句顶一万句。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正确的态度。

  3. 教条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者也一贯反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P742-743)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不是我们死背硬记的教条。应该当把它看作行动的指南。”[5](P219)毛泽东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指南。”[6](P533)但是,教条主义在我国一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危害很大。“两个凡是”是代表,“一句顶一万句”是典型。经过多年的斗争和教育,现在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已日渐式微,但对西方理论的教条主义却日益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对西方理论的教条主义。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我们更要警惕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派的教条主义。

  4. 宗派主义的态度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讲了宗派主义的问题,那里讲的是组织上的宗派主义问题。这里我们说的是理论上的宗派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宗派主义问题。这里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宗派主义问题,也有对外的宗派主义问题。

  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宗派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最丰富,与现实最贴近,留下的理论探索的空间也最多。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中的不同看法也就比较多,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有个别同志,在某些经济理论问题上,就认为只有自己理解和解释的观点才是唯一正确的,别人的理解不是冠以“左”的观点,就是“右”的观点,甚至把某些不同意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和宣传者,拒之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门外。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部的团结,甚至会缩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队伍。这当然是个别的,却是值得注意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对外的宗派主义问题。有少数同志认为,研究西方经济学的人是“外人”,是非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很多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宣传工作者,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还有些人具有相当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造诣。在国外,也曾经有过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情况。我们应该“开门”,不应该“关门”,应该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队伍,抛弃宗派主义。

{Ky:PAGE}

  5.公开谩骂的态度

  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诞生以来,其影响经久不衰。在西方经济学界,虽然有少数人全盘否定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但也有不少人都不同程度地承认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观点。问题是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仍有个别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经济理论进行谩骂和横加指责。颇具代表性的,就是一篇专门诽谤马克思的文章———《最蠢还是马克思》。该文写道“:困难还是马克思自己,他是个术语的创造者,有理无理总是说不清,是自欺还是欺人,又或是自欺欺人,恐怕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他瓜豆了百多年,今天的日本仔、德国佬及我们的关愚谦先生,还是要研讨他究竟是说什么!天下间怎会有那样高深的学问?所以我认为马克思是最蠢的”。“在大学念书时,我也曾拜读老马的《资本论》。但当时我比老毛幸运,因为我对费沙的‘资本’概念与科斯的定律皆懂得通透。因此,我老早就知道老马胡说八道。”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公开谩骂马克思并攻击马克思经济理论,这就令人深思了!

  6.喧宾夺主的态度

  有人拼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无用论”,主张要以西方经济学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的指导理论,在大学课堂要以西方经济学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主要的基础课程(实际上某些学校已经这样做了);在某些经济学的年会上公然拒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教学工作者参加;把主张新自由主义的称为主流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然成了非主流学派甚至非主流经济学派也排不上了。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以西方经济理论为指导,这是一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态度,当然是不对的。

  7.平分秋色的态度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中,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在一段时期内,对西方经济理论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不学习,不研究,冠以“资产阶级的”、“庸俗的”、甚至“反动的”帽子一概加以拒绝。这当然不是正确的态度。

  在另一段时期内,有一部分人又把西方经济理论捧上了天,采取“全盘西化”的态度,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一知半解,食洋不化,不作具体分析一概加以接受。这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近来,有人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中,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主张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个基本经济理论平分秋色,没有主次之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和平共处”。这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8.“挂羊头卖狗肉”的态度

  有人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全作为标签和口号,“挂羊头卖狗肉”。有一位教授在题为《驾驭经济的理论支点》的演讲中全文宣扬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经济学智慧的结晶”,是“精髓”,是经济学家的共同智慧,是人类社会有用的文明成果。既“实用”又“管用”。但是,作者还是在最后挂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不过我们在应用这些原理时,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指导”。

  有人把这种人称作:“红皮白心”,认为是最危险的,我们认为不能这样看待。这种人还承认在社会主义中国“还必须以马克思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指导”,这总比不承认,甚至公开谩骂者为好。我们也相信持这种态度的人是会转变的。

  9.和解融合的态度

  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致力于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融合起来,尤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融合起来。

  英国的琼·罗宾逊就是典型的代表。她认为现在在马克思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间不再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都遵循自己的道路,达到大为相似的境地。美国的凯恩斯主流学派的克莱因也认为,马克思和凯恩斯主义把经济体系作为一个总体来看待,都使用总量分析的方法,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还有一些“融合论”者还极力要把马克思说成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奠基者和先驱,竞相把当代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转到马克思的名下。例如,萨缪尔森多次鼓吹马克思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的先驱;克莱因宣扬马克思的理论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起源;琼·罗宾逊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是解决凯恩斯问题的基础,又是哈罗德—多马的长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汉森认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为非马克思主义者的商业周期理论提供了各种提示。

  马克思经济理论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确实有相通的地方,有共同的东西。因为他们分析的是社会化大生产,都是商品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因此,相互吸收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这里有一个谁融合谁的问题,如果用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不对的。我们主张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融合西方经济理论,吸收西方经济理论的优秀成果和合理成分,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0.“沉默”置于死地的态度

  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早采取的是用“沉默”置于死地的态度。我们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资产阶级反对《资本论》的第一个手法是沉默。马克思在第二版中就曾讲到,资产阶级最初妄图用沉默置《资本论》于死地。为了粉碎资产阶级的阴谋,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当时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当时,恩格斯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战略计划,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特点的报刊发表评论文章,来介绍《资本论》的内容,阐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历史意义。恩格斯在一系列书评中用了“迂回”、反激等战术,尽量挑逗资产阶级学术界,对《资本论》张开嘴巴,他甚至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对《资本论》进行抨击。1867年9月11 日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建议,“为了推动事情,我是不是需要从资产阶级的观点对书进行抨击?”9 月12 日马克思答复说:“你从资产阶级观点对书进行抨击的计划是最好的作战方法。”恩格斯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冲垮了资产阶级用来包围《资本论》的这堵“沉默”的围墙,使《资本论》很快广泛传播开来。

  当代中国也有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取沉默的态度。近来,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但是,不少新华书店里很难买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很少见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其他经典著作。在有些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表上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在有些有关共产党或意识形态的文件或材料上没有出现过马克思主义的字样。看来,这才是最危险的。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 毛泽东选集[M].第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列宁全集[M]. 2 版.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毛泽东选集[M].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来源:人民网

作者:洪远朋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