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同时,号召全党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从此,继续解放思想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理论界对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作者认为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常态性,突出阶段性;坚持理论性,突出实践性;坚持普适性,突出特色性;坚持继承性,突出创新性。本文对此作粗浅论证以求教方家并贡献给社会。
坚持常态性,突出阶段性
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常态性。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总是伴随着解放思想,换句话说,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思想解放史。人类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使社会发展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迈进。人类社会以来的每一个文明进步、每一个科学发现,无不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世界文明发展史证明解放思想具有常态性。
人类社会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连续性中包含阶段性,阶段性中体现着连续性。不讲连续性,就动摇了人类历史的根基;不讲阶段性,历史就缺少生命力和创造力。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生产力状况的不同,使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性质不同,从而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即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社会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特点,也决定解放思想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前面所论述的解放思想的常态性,实质上讲的就是连续性问题,从中我们得出了解放思想同人类历史进程一样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过程的结论。在坚持解放思想的常态性的同时,又必须突出解放思想的阶段性。由于历史呈现阶段性性特点,解放思想就必须突出阶段性。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而此时的继续解放思想又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相吻合,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否则就可能就变成脱离基本国情的胡思乱想。而胡思乱想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赋予的时代的内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性特征的新要求。
坚持理论性,突出实践性
何谓解放思想?为此,必须搞清什么思想。查《现代汉语词典》“思想”一条是这样说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脑子里想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客观存在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这就是思维活动,但思维活动只是过程,并不是结果,所以它还不成其为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要有一种存在的形式才成其为结果。思想的载体是语言和文字,只有成为了语言和文字的东西才能说是思想。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完全自由的,你脑子在那里想什么别人是无法知道的,这个过程是旁人无法知道也无法干涉的,实际上也就不存在解放思维的问题,但解放思想存在解放思维方式及其结果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解放思想来看,无论是当年的真理标准讨论,还是稍后的生产力标准讨论,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关于姓“资”姓“社”的讨论,都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人们通过理论讨论搞清了是非问题,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实现了创新。这应该是是改革开放30年最可宝贵的经验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继续解放思想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即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突出实践性。这首先是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所决定的。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思想是不是真正解放了,必须要看实践效果。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位人是不是真正解放思想,不是看他如何说,而是看他如何做。如果他是观念的奴隶,如果他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就谈不上解放思想。当前,看一单位、一个地区、一个人是否真正解放思想,就是要看是不是真正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是否真正用科学发展指导本地区和本单位的所有实践。问题是有的地方常常是文件上讲解放思想,遇到实际问题却不解放思想;大会小会号召解放思想,会下却不解放思想;一些领导只叫下面的人解放思想,自己却不解放思想。继续解放思想纯粹成为口头禅,成为一种时髦和政治秀,成为门面的装饰品和空洞的说教。这样的解放思想就失去了意义,达不到预期效果。
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突出实践性又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决定的。继续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又长期困惑人们。有沽名钓誉式的解放思想,把继续解放思想只当作一个口号,当作一个标签,本身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解放思想,而是在解放思想的标签下束缚人们的思想,这样更加有害。现在少数人特别注重用解放思想来标榜自己,而忽视了解放思想在突出实践性这一基本要求,因此,解放思想的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突出解放思想的实践性,主要表现要在:第一,继续解放思想要与全社会的思想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联系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第二,继续解放思想要与个人的思想实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上各种问题都会以各种形式反映到第一个的头脑中,继续解放思想就是紧紧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第三,继续解放思想必须与解决具体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解放思想突出实践最重要之处。一些僵化了的思想通过物化转变为了体制和机制障碍,如果解放思想只是停留在转变观念这个层面上,不突破体制与机制障碍,就不可能真正达到解放思想的目的,就不能使解放思想取得实际效果。由于我们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惯性力量还在继续起作用;由于我们的发展方式长期是粗放式,对能源、资源、生态等问题重视不够,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联系这此实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僵化了思想演化为习惯和习俗,引以为常,继续解放思想也必须联系这些实际。总之,继续解放思想不能空对空,不能只喊口号,不付之行动,真正做到出实招,重实效。
坚持普适性,突出特色性
这里所讲的继续解放思想的普适性,是指继续解放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具有普通意义的任务。从全党来讲,上至党中央,下至普通党员,都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从全国来讲,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都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继续解放思想的普适性。人类社会的实践和全部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一切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作为人所特有的东西——思想也存在普通性的矛盾。人总是社会的人。一个正确的思想理论一旦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一个错误的理论,一种僵化了的思想,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民,束缚人民,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隋性力量。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毫不例外地要冲破僵化思想的束缚,即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矛盾的特殊性又决定继续解放思想又突出特色性。人是社会的人,人又是具有个性的人。人的思想是人的存在所决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思所想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所面临的思想问题也各不相同。按照需求理论,处在不同需求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思想问题。所以,解放思想必须联系每一个人的思想实际,不能人云亦云,根据每一个的特殊情况解放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利益集团所面临的思想问题肯定不一样。利益群体是指社会不同的人群或不同的阶层,由于他们拥有的资产财富、收入、资源支配等方面的不同,各自的政治经济地位、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可以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这是第一次提出中国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她与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高度一致。但她面临主要问题是如何不断获得执政合法性以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广大人民而言,就是如何坚定对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人民群众中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众都有不同的思想问题需要解放。
继续解放思想的普适性,要解决的是具有共性的一些问题。继续解放思想的特色性,要解决的是具有个性的一些问题。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坚持继承性,突出创新性
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继承性。从表面看,解放思想就是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谈何继承?单从字面上,继续解放思想就是以往解放思想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当然有一个继承问题。问题还不是这样简单。从深层次,解放思想也有一个继承的问题。首先,要继承解放思想的好传统。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解放思想的确是一个好传统。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发明,先进文化的产生,无一例外不与解放紧密联系在起,离开解放思想,这一切都成为不可能。我们的事业要向前发展,我们的工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继承解放思想的好传统。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要实现“四体一体”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都必须继承解放思想的好传统。其次,要继承以往解放思想的优秀成果,服务于进一步发展。如前所述,一部人类史,是一部解放思想史,是一部中共党史,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是一部解放思想史。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特别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中通过解放思想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运用这一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最后,要继承以往解放思想的好经验。中国共产党人要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应该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所有解放思想,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对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地总结,并升华为理论,一定能进一步指导新一轮解放思想。
继续解放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创新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解放思想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不一样的。对于过去解放思想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抄照搬。照抄照搬本身就不是解放思想。
突出解放思想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内容上的创新。如果说1978年前后,我们主要面临“两个凡是”的束缚,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随后开展的的关于姓“资”、姓“社”和姓“私”姓“公”的讨论,都具有特写的“假设敌”。而继续解放思想更多的是解放自我和自我解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解放思想。继续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更高,如果没有创新的勇气和决心,没有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就可能难以推进新一轮解放思想。
继续解放思想是制度创新的前奏。思想意识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往往是由思想观念的更新引起的。这是因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意识往往会引领社会制度的变革,一个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一般会外化为社会制度,从而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没有好的思想,不可能有好的制度;没有继续思想解放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创新。
继续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继续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建立新体制,解决新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继续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没有继续解放思想的创新,就没有创造性实践的开始。
强调继续解放思想要突出创新性,不是鼓励继续解放脱离事实求是的基本要求。继续解放思想需要科学精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解放思想;头脑发热,空想蛮干,不是解放思想;“打擦边球”,“闯红灯”,也不是解放思想。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既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思维,又破除对西方学说的教条思维,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放思想创造了历史,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开辟未来。
作者:雷国珍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