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防汛“最强大脑”来了!湖南高速布设226处监测点,北斗“天眼”全天候盯守
2025-05-21 08:33:35 字号:

防汛“最强大脑”来了!湖南高速布设226处监测点,北斗“天眼”全天候盯守

近期,湖南雨水明显增多,下月起,将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多发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无疑,交通出行防汛保畅迎来了新一轮“安全大考”。

近年来,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指导下,创新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构建起一张覆盖桥梁、隧道、边坡的全域感知网络,并创新建设湖南省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测,有效提升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全面筑牢汛期交通出行安全防线。

高速公路防汛,能有多“细节”?一篇带你全了解。

图片

毫米级位移监测

桥、隧、边坡全域感知

桥梁、隧道、边坡是高速公路的关键节点和控制性工程,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道路畅通与公众出行安全。

在S70娄新高速孙水河大桥上,一场高科技、全天候的“健康体检”正在进行。全长超600米的大桥右幅第5孔梁体因出现轻微滑移,存在桥面不平、挡块裂缝等隐患,给车辆通行带来一定安全风险。

为此,湖南高速集团在桥梁关键部位安装拉线式位移计和双轴倾角仪等监测预警设备,实时捕捉大桥毫米级的结构变化,同时,在桥梁端头设置柔性阻拦装置,一旦发生异常位移,将第一时间对通行车辆进行警示和拦截。

图片

与传统的监测方式相比,湖南高速基础设施监测预警系统无需大规模组网、复杂的供电系统以及纷繁多样的传感器,其一大亮点在于“抓重点、省成本”。

“我们的桥梁损毁紧急示警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与桥梁融为一体,即使在极端天气下也能稳定运行。”湖南高速集团运营管理分公司土建养护部部长曾群峰表示,“并且,这些装置可根据不同场景灵活调整,具备高可靠性、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真正实现灾毁预警零误报、快响应、少损失。”

在G60沪昆高速雪峰山隧道,这套智能监测体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雪峰山隧道作为连接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不仅是湖南省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确保区域交通顺畅的关键节点。这里配备了先进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火灾、危化品泄漏、车辆停滞、行人闯入和抛洒物等突发事件,同时监控土建结构和机电设备的健康状态。

图片

在S42江干高速K4+700至K4+790段的右侧边坡上,北斗地表位移监测站、雨量监测仪、断路监测设备和爆闪警示装置等高科技健康监测设备整齐“列阵”,24小时不间断守护着边坡安全。

图片

“这里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结合区域降雨量与土壤含水率数据,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在线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便会立即触发自动预警,系统对边坡灾害的预警时间较人工巡查提前4至6小时,为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湖南高速信科公司总经理邓翔介绍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湖南高速集团根据路段风险等级、现场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结合相关部门意见,已经完成226处高速公路风险点监测预警设施布置,涵盖桥梁、边坡、隧道等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实现灾毁风险路段和公路重要构筑物全覆盖。

秒级响应速度

监测预警闭环管理

“警告!江干高速K4+700处边坡位移量达到6毫米。”湖南省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平台屏幕上,一条预警信息突然弹出。监控人员迅速查看,系统显示该边坡的位移预警阈值为5毫米,如今已突破设定值,系统立即启动了预警响应。收到预警后,值班人员立刻研判,并将任务推送至养护管理系统,生成工单交由现场养护人员处置,过程高效有序,所有操作全程留痕、可追溯。

“当有事件影响交通通行时,我们会立即将信息推送到湖南省路网监测指挥调度平台,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事件处置完成,相关信息也会反馈回省级平台,实现全流程闭环。”湖南高速集团长沙分公司路网分中心监控员李娟介绍道。

湖南省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平台集桥梁、隧道、边坡三大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从数据采集分析、监测预警到分析评估、实时管控的全流程高效处置,由湖南高速集团自主研发建设,现已全面投入运行。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桥梁22座、边坡144处、隧道1座。

“目前,我们的监测平台和路网指挥调度系统已经打通,所有路况信息都能实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和司乘人员。”湖南高速集团长沙分公司养护管理部副部长李笑寒表示,“只要一报警,指挥中心就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按风险等级快速响应,同时,预警信息还会通过高德、百度地图、中国交通广播(湖南)等渠道及时发布,让驾驶员提前调整路线,安全出行。”

本台记者了解到,湖南高速集团未来将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推动监测预警体系向普通国省干线延伸,进一步完善部、省、路段三级联动机制,以科技赋能公路安全,为湖南省交通运输防灾减灾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905交通广播

编辑:陈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