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世纪奋斗 百年求索 ——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发展成就
2021-08-11 08:56:07 字号:

世纪奋斗 百年求索 ——浅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发展成就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伟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世纪奋斗、百年求索。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奋勇斗争,为国家独立流血牺牲,为人民富强埋头苦干。10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一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土地上,建设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不仅站了起来,更富了起来、强了起来。

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和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尊重科技人才,支持科技探索创新,让中国从百年前的愚昧无知中摆脱出来,成为当今世界科技研发人员最多、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科技的力量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科技创新发展始终是党关心记挂的重要工作。从党的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共产党的科技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建党初期的科技发展萌芽期、建国以后到“文革”结束的启动期,1978年至2010年的快速发展期,2010年以后的创新发展期。

建党初期,科技创新星火萌动

中国共产党制定自己的科学政策是在建国以后的事情,但是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前甚至建党之初。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个口号,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放在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只有 “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科学推动历史,改造社会的力量,在共产党建党之初便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建党初期,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科学技术在这个阶段更多的作为辅助技术力量出现,共产党早期的科技成就主要显露在瑞金中华苏维埃时期和陕甘宁边区时期。

瑞金中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成就主要表现在军医和无线电通讯两个方面,这也是当时战争环境的迫切需求。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利用缴获的无线电台和俘虏的技术人员,创建了自己的无线电大队,开始培养红军无线电技术人员,此后无线电技术一直跟随红军东征西战,开展通讯指挥、敌情侦察,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样是在第一次“反围剿”时期,红军成立了军医处,直接指导全国红军的医务工作,开展医务人才培训。毛泽东同志也曾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提出,为着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各地组织小范围的农事试验场,并设立农业研究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却是迫切需要的。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为延安开展自然科学工作准备了人员条件。1935年中共中央为促进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保证国防经济建设的成功,决定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解放战争时期,政治和军事斗争形势发展迅速,无暇顾及科学工作,也没有能力真正的开展很多科学研究,但中央对科学的重视从未改变。

建国初期,科技创新蓄势待发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亟待在打碎的“旧世界”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世界”,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决定了这一切不亚于革命战争时期的流血牺牲。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设立中国科学院,负责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并任命郭沫若为第一任院长。此后70年来,几代中国科学院人经过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开拓和建立了新中国自然科学各主要学科领域,形成了我国在高技术主要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195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制定的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文革”前,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国防部门五方面组成的科技大军。

这一时期国家重建了科技体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涌现出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1959年,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研制成功,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1960年,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70年代初期,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一时期我国最为显赫的科技成就当属“两弹一星”,可以说正是“两弹一星”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崛起注入了最为铿锵的骨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事业发展,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扶持,但其核心事业的发展还是依赖于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受到了极大冲击,科研管理体系被打散、科研院所被解散、科研工作者被打倒、高校停学停课,科研人员在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实属不易。

改革开放,科技创新迎来春天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激活了全国经济建设活动,更为实现了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由乱到治的伟大转折。特别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一举奠定了科技创新的地位,随后一系列科技规划、计划相继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大幕开启。

1978年,国家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随后,《1986-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上世纪80和90年代,国家又相继研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等,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国家计划和基金的设立,则为各项科技创新规划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原有的科技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1985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相继推出了科技拨款制度改革、科研机构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重大制度改革举措;创建了科技园区,开辟了技术市场,优化了科研资源布局,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与改革开放前,国家在资金和人员上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到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为1689亿元,成为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科技创新主体也逐渐从由国家科研事业单位、高校等为主体转变为以市场创新主体为主导。统计结果显示,在2007年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支出占全社会R&D支出的72.3%。863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的生长点,2007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为28.6%,至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1990年的27个发展到54个。

这一时期,我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国不仅掌握了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等技术,还自主研发并成功发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 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体细胞克隆羊、转基因试管牛以及重大疾病的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三峡工程成功完成,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高能物理等各个新老学科均涌现出了一批较有影响、意义深远的重大成果。

百年变局,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我国科技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一方面,我国科研体系建设和研究投入不断增强。研发人员总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目前每年对全球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超过1/6。另一方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科研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神舟”载人飞船、“天和”空间站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建设并迅速产业化;“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创造新的最大深潜纪录,高速铁路运行里程冠绝全球;自主研发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华为主导的5G传输技术领先世界;三一、中联工程机械远销海外;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引导全球能源传输;“大疆”无人机产业稳居世界第一。

在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世界格局特别是中美关系逐步由“竞争合作”向“竞争主导”转变,而这一趋势在科技和贸易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规模地对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进行技术封锁,这一方面证实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实力,已经威胁到西方的技术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历史宣示,制裁封锁无法阻碍中国人民的创新发展,技术封锁将在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面前土崩瓦解。过往的科技历史发展成就昭示着我们独到的优势。

党的优良传统,赋予了中国科技创新内在力量。党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是通过百年的流血牺牲、埋头苦干总结出来的。封锁、制裁从来不能阻碍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一穷二白,但是无数优秀科学工作者为了祖国事业,不畏艰难、隐姓埋名、从无到有取得的历史成绩还历历在目。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赋予中国科技创新广阔的平台。钱学森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是自己多有本事是制度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义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继续在重大科技创新发展领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广阔的平台。

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赋予中国科技创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朴实、坚韧程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展示了他们的坚韧;当前,我国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创新环境,为青年英才施展才干提供的良好基础。919大飞机控制律团队平均年龄32岁,北斗导航卫星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0岁,长征五号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3岁,“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团队平均年龄33岁。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也将有源源不断的青年英才投身其中。

世纪奋斗、百年求索,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中国科研人,将用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来源:红网

作者:易菊

编辑:莫夏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